2023-04-25 09:14:25

作家张国文谈常璩:他记载的奇闻轶事堪比“微博超话”

作者:边钰 来源:20200727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7 11:04:2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边钰

现代生活中,“微博超话”将周边的热点、趣味话题一网打尽。在古代,不少地方志中也记载了很多“热搜”事件,比如《华阳国志》。这部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的史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今年6月,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公布,该书作者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常璩入选。

7月26日,作家张国文以“走进常璩,走进《华阳国志》记录的历史时空”为题,在“云端”为观众精彩解读《华阳国志》和常璩。此次讲座由省作家协会、四川日报社、省图书馆、省图书馆学会和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

他留下一个历史大素材库

记载了诸多趣闻轶事

“《华阳国志》一书中的‘华阳’是哪里?”讲座一开始,张国文就抛出这个问题。随后,他解释,“华阳”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华阳、黑水惟梁州”。这个区域,即今陕南、川、渝、滇、黔北一带。

“从内容来说,《华阳国志》是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从体裁来说,它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这样的结合,是《华阳国志》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成为中国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创举。”当代学者刘琳说。

张国文对此深以为然。他认为,《华阳国志》是一个历史大素材库,不仅有详实的史料记载,也有诸多值得一读的趣闻。

他提到,书中曾记载了武王伐纣、巴渝战舞、大禹治水、九鼎、黄帝与嫘祖、若水、九君抟土作人、三星堆、戈基人、杜鹃啼血……随便拿出一个,都是爆点话题,其讨论度和关注度不亚于今天的“微博超话”。“《华阳国志》还有司马相如、文翁等人的趣闻轶事。”

四川特产走出国门的商贸往来也有记录。《华阳国志》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骞到大夏国,见到筇竹杖、蜀布,一问,知道是身毒(古代对今印度国名的音译)商人自蜀买来,转而贩运至大夏的。“由此可知,蜀地产品走出国门的历史,非常久远。”

他在书中藏彩蛋

和王羲之“隔空问答”

说起《华阳国志》,不得不提到作者常璩。成汉时期,他先后为史官、散骑常侍,接触到大量书籍。这为他写作《华阳国志》奠定了基础。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成汉,常璩不忍生民涂炭,劝李势投降,后为桓温参军,前往建康。“据专家分析,在前期撰写的基础上,常璩的《华阳国志》最终在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到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期间,经过增删修正后完成。”

和常璩同时代的王羲之,在永和九年、癸丑暮春之初,与谢、郗、庾等几大家族共计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留下了名垂青史的《兰亭集序》。当时,作为一位声名在外的“畅销书”史学家,常璩在文学艺术上和王羲之却无交集可寻。

“碰巧”的是,他们却以另一种形式隔空会话。张国文提到,王羲之晚年时,对蜀地的好奇与日俱增,曾在《十七帖》询问:“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又在《邛竹杖帖》疑惑:“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对于王羲之的这些问题,常璩《华阳国志》均进行了回答。比如临邛县的火井,常璩写道:“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

来源: 20200727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