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巧夺天工,大师之名心“玩”出(上)‖ 唐雪元

作者:唐雪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2 15:34:55 浏览次数: 【字体:

巧夺天工,大师之名心“玩”出

唐雪元

名家简介

蔡文华,1950年生,成都市人,著名根雕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成都市根雕艺术家协会原会长。自幼喜爱工艺美术,从事根艺创作30余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自成一体,成为本地区根艺行业的领军人物。自2000年在成都送仙桥艺术城设立蔡氏根艺馆以来,广泛与各艺术门类人员交流学习,拓展思路,扬长避短。以精湛技法、巧妙构思、厚重文化底蕴,全心演绎根雕艺术,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创作出诸多创意独特而又备受众多行业内外人士喜爱和关注的作品。近年创作的“高山流水”倒流香系列作品更是一枝独秀,深受海内外爱好者欢迎和收藏。其作品讲究形神兼备,天人合一,擅长表现人物,动物自然景观,文玩摆件等。

人世间,有许多的艺术成就,并不一定都是师出有名。也许就是凭借着心底的一份领悟一份执著与钟爱,继而撑起梦想追求的天堂。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根雕协会原会长蔡文华先生,从小喜爱根雕技艺,30年初心不改,30年痴迷不悔,即便家人不理解不支持称其为“不务正业”,而他仍选择坚守,永不言弃,人到七十仍总是惦记着“玩这老树格兜和朽木儿”。他说,通过我们今天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能够传递、传承给后人的,除了经典,最重要的还有根植于内心的工匠精神。

然而,正是这份数十年不曾改变的“雕心”,才成就了蔡文华先生今天一片特殊的艺术世界——身为成都市根艺行业领军人物的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秉承勇于创新,力求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创造思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艺术对生活的对话,作品紧扣时代感,力求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特别是近几年创作的创意根雕倒流香系列,集山水画、古典文化于一体,与中国水墨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备受众多爱好者的关注。

机缘,多看一眼爱上心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女明星王菲所唱的这首《传奇》,曾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其经典流行歌曲。

说起自己与根雕的渊源,眼前这位须发染秋霜、手缠心月菩提串的蔡文华先生开心地笑了,他说,“我搞根雕纯粹是玩,而我的第一个根雕作品,是它自己送上手来的。”

见笔者有些“蒙逼”,他端杯喝了一口茶,止了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嘴唇与下颌上几缕稀疏的黄白胡子,动情地说:父亲是一个泥水匠,“有一双灵巧之手,很能干”,受父亲熏陶,自小就对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有着特殊的偏爱,也爱用泥巴捏捣。

上初中时的一天,他在外玩耍,无意间踩到了一个东西被拌摔了一跤,忍痛爬起来一看,意外发现“肇事者”是一根弯弯曲曲的树根,刚想随手扔掉,但再看一眼,他禁不住激动了起来——它居然“长相”奇特,像极了生肖蛇的形状!也许在常人眼中,那只不过是被人扔掉的一个废根,但在蔡文华眼中,却像是徐徐开启的艺术之门在向他召唤。“我像是捡到了宝贝,立刻把这树根带回了家,心想如果处理成‘蛇’就太没有水准了,于是根据它的天然形状,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和加工,结果一个惟妙惟肖的‘飞龙’艺术品就这样在我手上诞生了!”

蔡文华先生至今还记得,当他把这一作品兴奋地拿到父亲面前,请他品评“要得不”时,正在忙活的父亲放下手中的活计,仔细端祥了一番,连连颌首,笑吟吟地对他说:“要得!要得!小子嘞,不错!像,像极了!”

欣喜之余,父亲告诉他,根雕顾名思义是作者以根为载体创作的艺术品,又称“根的艺术”,或简称“根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区域中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及古帝少昊时期萌芽,商周时期已有记载,隋唐时趋于繁荣,《李泌传》中有他用天然树根制作“龙行爪”献给皇帝的记载。而史书证明,中国根艺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据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发掘中,发现一件树根造形“木辟邪”,造形为虎头,龙身,兔尾,该墓主人意在此物能驱邪免灾,保护被葬人安然无恙,目前“木辟邪”被根艺界认定为我国根艺之源。明清以来,各类根雕艺术创作进入繁荣期,大师作品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

木辟邪

父亲见他听得认真,继而意味深长地又向他讲解说,根雕讲究“神”“形”“意”“色”。所谓“神”,指的是神韵。“根”本无所谓神,但是经艺术家的雕琢,便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这便是根艺,便是枯木有魂,枯的要义在于“悟”,悟性是一种能力,它因人而异,有的人一点即通,便是悟性很强,而有的人确实无师自通,这种人悟性更强,悟性很复杂,枯树根必须在艺人“悟”的作用下才能变成活灵活现的、有神韵的、有灵魂的事物。

根雕之“形”,是指它成为艺术作品后的审美价值。与一般木雕不同的是,根雕自然天成,取胜于形。因而创作也是尽可能保留自然之形,一件成功的根雕作品都是作者深厚文化修养和创新思维的外化,作者基于形的考虑,对每一部位的取舍都很谨慎,用刀先粗后细,刀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根雕之“意”,是指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通过创作艺人平心静气地对树根多角度观察、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再定型的,可以说是熔铸了作者思想和灵魂的产物,最大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在于人们只能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优秀的根雕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愉悦我们的身心。

根雕之“色”,是指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同样,色调美是根雕的固有特性。它会根据材质的坚韧程度、干湿程度,因材上色,甚至有的根雕作品直接保持根材的自然色泽,只对一些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色调不统一的部分进行补色,目的就是使根艺作品表面自然色彩统一,完整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根艺的自然美。“神”主魂灵,“形”为骨架,“意”导气韵,“色”现皮毛,神形意色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让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奔月》《喜上梅梢》

相根,万里挑一选奇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968年冬天,初中毕业后的蔡文华先生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伟大号召,参军到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参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

然而,一手拿镐一手执锹的修路日子实在太过艰苦,“幸好我手上还有刻刀,忙中偷闲地雕了几个‘红太阳’系列的作品,让所在部队领导的脸上很是有光,因而在接下来的军旅岁月中,就一直从事宣传鼓动工作,这让同龄的战友们羡慕不已。”蔡文华聊到这段军旅人生时,很是有些得意和自豪。

1971年12月,他退伍后被分配到驻成都的一个军工厂。此后20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直到晋升为管理干部。

潮起东方,弄潮商海。任何改革,其结果终究是几多欢喜几多愁。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的“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制”的改革红利释放殆尽,国营企业的经营效益从90年代初出现下滑。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分别改组成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出售给集体或个人。

《残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此大背景下,蔡文华先生果断选择了“退潮”——2000年6月,“挨到”刚满50岁,他就办理了“病退”,一心一意“玩”自己钟爱的根雕。决定一出,家里人均反对,说他是“不务正业”,质疑“这破玩艺能玩出什么名堂来?”

对此,蔡文华先生不理不顾,“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大有“玩自己的,管他人嘴怎么说怎么看”之作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的这一论断可谓精辟至极,流传千古。对于天赋异禀的千里马来说,能否脱颖而出,却也要看能不能有伯乐慧眼识珠。而对于一段树根、一段木头来说,蔡文华先生确是一位难得的伯乐。

《禅》

根雕艺术是一个整体,根雕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造型,细致入微的布局安排,动感迷人的形态色彩,以自己的神、形、意、色向世人传递着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既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同时又引导欣赏者顺从根雕的神、形、意、色进入生活情境中,将欣赏者引向妙趣横生的艺术享受之中。因此,根雕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挖掘可用之材,在数量众多的树根中找寻出那些底子良好的材料。这可不就像伯乐相马一样吗?汉代的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想象力,就难免会使得良材蒙尘,如同“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一样,“才美不外现”。

《高山流水》

“很多时候,发现根雕作品的基底胚子,得靠经验,更多的也是凭借运气。”也许在你我眼中,就是一段被遗弃的树枝、树根,但在蔡文华先生眼中,它们俨然就成了可变换为各类形态、蕴含了生动故事的艺术佳品。作为木雕的主要种类,这些透着泥土芳香又独具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件件宝贝,让蔡文华先生重拾对于艺术的热爱,而且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要狂热。为挑选适合的材料,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每件材料称之为万里挑一也不为过。此后,他开始悉心研究根雕艺术创作,从没有经历过任何艺术专业学习的他,边进行创作边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交流,再经过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雕琢,就能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作者简介

唐雪元,国防时报社《军民文艺特刊》主编兼记者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唐雪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