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全国高等农业成人继续教育课题特等奖获得者:王有超

作者:雷廷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2-09 10:21:3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人物简介及荣誉

王有超

王有超,男,中共党员,1938年8月生于四川省蓬安县,原西南农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西南农学院教务处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兼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西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职。曾任全国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北碚区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代表兼农委委员。

荣获西南农学院“优秀教师”、西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人大“人民的好代表”、国家农业部“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2000一2005年度重庆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四川省教育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农业成人继续教育课题特等奖”和“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西南农大展风采

1957年,王有超从蓬安中学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60年被推荐参加西南师范学院哲学系培训班(四川省高教局举办)学习。1961年,王有超毕业留校担任哲学教师以来,始终坚持以德树人、教书育人、笃学善行、培育良才的原则,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阵地,敢于批评和抵制不正之风,勇于传播优秀文化和真善美正能量。工作之余,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组织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农家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系列丛书,主编《国民素质与市场经济》《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等农业成人教育历史轨迹和发展战略》等书籍,受到院校领导和师生好评,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展现了他言师行范、德高望重的教育风采。

上世纪90年代初,王有超担任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兼成人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他在主持学校成人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立志改变过去那种学校报计划、国家执行计划、人事部门分配就业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按社会需要、双方协商从业的办学育才理念。经10多年探索实践,西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由单一的函授教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8个本科、28个专科、60多种《专业证书》函授班,以及各类型干部岗位轮训、骨干短期培训的多形式、多层次、高规格、高质量的成人教育体系,在校学员达2000余人,成为全国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的一面旗帜。同时,他还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横向联合,不断开拓成人教育的新途径、新境界。例如,在四川省成都市、广安市、岳池县建立了10多个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或函授站),还与重庆市教委联合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地方培养了多类型高层次的职教师资和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他带领全院教职工艰苦创业、自筹资金,先后修建了16000多平方米的成人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专用基地,得到学校、重庆市、四川省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1990年西南农业大学荣获“重庆市十年干部培训先进集体”,1993年荣获“四川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王有超荣获农业部“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有超在成人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潜心研究,成绩斐然,是成人教育的开拓者,智力扶贫的实践者,笔耕总结的奉献者。《中国教育报》评价道:“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局承担,王有超、李水山主编的《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历史轨迹和发展战略》一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发行),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的重点课题。该书第一次全方位审视了我国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历史轨迹和办学经验,界定了历史演变的发展阶段和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涵盖范围;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我国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一次提出了构建21世纪我国高等农业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而且,该书在对我国农业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分析方面,既有前瞻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农业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农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力作”。2001年5月9日,该书获“全国高等农业成人继续教育课题评选特等奖”;2001年6月26日,获“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勤政廉洁公仆志

王有超在任教和从政近40年中,言传身教,无私奉献,成为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深受同事一致好评。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开展“实践标准”大讨论。王有超除日常工作外,还被聘请到解放军总参51所、重庆缙云山园艺场、北碚农机厂职工大学及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干部职工辅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宣讲文件精神和时事政治,不嫌山高路远,更不计报酬得失。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复习迎考风起云涌。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王有超一直坚持义务为校内外高考学生、本科考研生和在校培训干部辅导政治学科,并亲自编写复习资料,讲解重难弱点,评讲综合习题,指导应考方法,受到家长和学生称赞。

王有超从1982年开始兼任学校党政领导。他从教务科副科长、学校副校长、成人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到党支部书记、机关总支书记、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有时身兼数职,多岗劳作,但他只在成人教育学院领取岗位津贴,其他岗位应得的津补贴一律拒领或退还给学校财务处。在职担任六届20多年区、市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曾分管学校车队,却很少坐公车而搭乘公共汽车。他去近郊办理公务从不报销车费补贴,即使因公到农家乐用餐,也是自带酒水,自付餐费。充分体现了他勤政廉洁、率先垂范的公仆胸怀。

不过,也曾闹了一大笑话:20世纪80年代末,王有超处长被校内某干部举报乱发毕业文凭,告到了中纪委、农业部和教育部党组。经过两年多认真调查,得出纯属诬告的结论。此事澄清后,1992年2月,王有超被农业部党组任命为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6月,被四川省委任命名为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其校友、同学肖木全赠幅对联,赞誉王有超:“办事为民公仆志,一身正气主人心”!

四、人大代表赤子情

王有超1980一2002年连续六届被选为北碚区人大代表,2002一2007年又被选为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他在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始终不忘初心,深入调查研究,为民代言谋利,多次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其事迹在《重庆日报》《时代信报》《公民导刊》《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刊载,《公民报》曾以《选民需要这样的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的楷模》为题作专题报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农民的难处就是我写议案的主题”,王有超经常这样说。

王有超在27年区、市人大履职期间,提出了近300份议案和建议,被媒体誉为“议案大王”。其议案大多都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工程、高山和特困山区生态移民、发展重庆都市农业、优化新农村法制环境建设等。他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为通过科技兴农脱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刻不容缓;他关心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主张失地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子女入学等诸多方面应该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为了解决重庆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历时几年,深入北碚区、合川市等10多个区县农村和贫困农民家中调查研究,形成了厚重的《关于在重庆市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议案》;为寻求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的好计良策,解决群众最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王有超多次徒步到垫江等区县进行专题调研,写出了《狠抓职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劳务经济,帮助农民增收一一对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等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重庆市人大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担任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时,王有超领衔提出的《重庆市失地农民土地补偿和安置实施办法》,被确定为第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1号议案,创下了重庆市人大178名代表签字附议的最高纪录。

王有超时刻关注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声疾呼“保护耕地,遏止粮食减产”“通过立法,保证市民吃上放心食品”!在重庆市人代会上,他大胆提出《关于确保重庆市粮食安全的议案》《关于为重庆市食品安全立法的议案》,得到与会大多数代表积极响应,被提交人大讨论表决,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王有超作为一名担任学校高层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胸怀坦荡,勇于担当,作风扎实,成效显著。为了农民的疾苦和需求,他走得进民房,蹲得下身子,察得到民意,提得出好议案。在人大会议上,他深思熟虑,科学分析,建言献策;讨论问题,真知灼见,护民兴农,仗义直言。为了三农问题与和谐稳定,他深入调研,上达下传,坚韧执着,尽心竭智,奉献余热,无愧是“人大代表的榜样”,“老有所为的楷模”。重庆市人大、西南大学为彰扬王有超的先进事迹和多彩人生,特请原西南农学院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题写《岁月印迹》书名,出版发行,借鉴学习。

作者简介

雷廷锡,曾用笔名雷歌、雷霆、雨田,四川省蓬安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先后在中学、党校、人社、统战等部门任教和从事管理工作。2017年退休后,从事司马相如与相如文化研究传承和宣传推广。热爱文学与诗歌创作,常有诗文在报刊发表并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雷廷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