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荣县女英雄张二娘‖王明亮

作者:王明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5 20:48:25 浏览次数: 【字体:

荣县女英雄张二娘

王明亮

张二娘小传

张二娘,又称张曹氏,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四川省荣县鼎新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被地主张保三强娶为填房妻子,生不如死。1929年起,参加农民协会活动,被选为劳动妇女团妇女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担负中共荣县县委通讯联络工作,同时任游击队副队长。在白色恐怖中,为掩护县委免遭敌人更大的破坏,接受了县委机关搬入她家隐秘工作的重要任务,并积极为县委机关做了住食联络宣传等许多具体工作。在参加攻打李子桥的军事行动后,不幸被敌人逮捕。1930年12月21日,张二娘在荣县鼎新河坝,与儿子张敦祝一同英勇就义,成为名震史册的母子英烈。

生于贫贱骨头硬

1889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荣县鼎新乡曹姓农家一女婴呱呱坠地。但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给她带来多少屈辱和苦难。

张二娘,本姓曹,是荣县鼎新乡一个姓曹的贫苦农民家的女儿。父母亲所能给她的只有贫穷、苦难。她从小节俭勤劳,挑抬下力,插秧种粮,样样能干。

1908年,恶霸地主张保三看上了这位人才标致的农家女,先是对其父母钱财利诱,后来便武力强迫。19岁时,她被张保三强娶为填房妻子,改叫张曹氏。从此,张二娘又被封建婚姻枷锁所束缚。她生儿育女,当牛做马,长期遭受张保三及其大老婆留下的儿子张子华的百般欺凌和虐待。

张保三恶贯满盈,好逸恶劳又抽鸦片,很快祖业耗尽。1922年,张保三病死,张二娘和膝下两儿两女的生活更加悲惨,孽障张子华畜生不如,从不觉得是同父关系的一家人,变本加厉折磨他们母子五人。张二娘寄人篱下,忍气吞声,日子维艰。这样悲惨的日子,实在熬不下去,在小女儿两岁那年,张二娘带着两儿两女愤然搬出张家,偷偷逃进甘蔗沟这贫瘠荒芜的地方赖以求生,一人担起了抵挡野兽侵扰、养家糊口的重担。

可是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连年干旱、粮食欠收,处处哀鸿一片,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要养活四个孩子,难上加难。她付出了十倍的艰辛,百倍的努力,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白天,张二娘开荒种地,晚上帮人做针线,实在熬不住到亲友处去借点粮食度日。到后来,无论她怎样勤劳苦挣,也被盘剥歹尽,因而缺粮断顿、忍饥挨饿,冬天的寒冷、夏天的酷热,还有暴雨狂风,真是水深火热。在走投无路时,只好以芭蕉头、观音土充饥,而且还要时时提防张子华对他们母子下毒手,“断祸根”。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下,张二娘和所有穷苦人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非人的生活。

投身革命不动摇

大革命时期,军阀、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对国民党反动派深恶痛绝,怨声载道。中共荣县地下党组织贯彻上级指示,抓住全县民怨沸腾的大好时机,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小型的经济斗争和大规模的政治斗争。

1928年,中共鼎新乡地下支部以鞍子冲小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中共荣县县委先后派程觉远、曾莱、傅开阳等共产党员来鼎新乡一带指导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鞍子冲小学许多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都热情高涨,被吸收加入共青团组织。

当时张二娘的小儿子张敦竹正在鞍子冲小学读书,他聪明活泼,学习用功,年龄虽小,思想进步。他参加了党在学校领导的各种活动,很快加入共青团,并担任儿童团长,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非常积极地参加革命工作,成为大家特别喜欢的“小革命”。

张二娘在儿子张敦竹影响下,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改变了封建旧礼教的俗念,并报名参加了鞍子冲夜校学习。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实行镇压屠杀,共产党的一切活动转入地下。张二娘不畏强暴,面对国民党和军阀的血腥屠杀,依然固我地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活动。每天晚上安顿三个孩子睡下后,便和小儿子张敦竹到夜校去上课,帮助儿童团搅浆糊、张贴革命标语。在这些活动中,她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对共产党的主张打心眼里拥护,对共产党无比的信任。

到1929年夏,鞍子冲、甘蔗沟一带农协会员发展到100余人,建立了四个农协小组。这时,张二娘加入了农协会并成为骨干会员,积极参加活动,组织劳动妇女团,被选为妇女组组长。她带领妇女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二·五”减租运动,反对加租加押,反对大利盘剥,反对派钱夺佃,反对苛捐杂税,率领群众攻打花生市和米市等农民争权自卫的正义斗争。

张二娘觉悟提高很快,革命意志坚定,始终站在斗争前列,1929年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更是以革命为职业,舍死忘生地为党为农民群众工作。

张二娘家成为县委机关

1930年,荣县举行“八·一三”农民武装暴动。在这场席卷全县的农民起义运动中,荣县行动委员会从长远斗争考虑,决定张二娘就地活动,不参加军事游击行动,交给她的任务是保存组织,牵制敌人。

张二娘坚决执行县委决定,宣传发动群众,侦察敌情,监视土豪劣绅,巩固和加强农民协会组织,并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斗争需要,即可率领当地群众揭竿起义。

这年秋,“八·一三”农民武装暴动后,全县一片白色恐怖,敌人到处搜捕,荣县县委党团机关遭到严重破坏,中共荣县委和团县委被迫移址,迁设在贫困而又偏远的张二娘家,隐蔽开展工作。甘蔗沟一片草山树林,野莽原始,利于隐蔽,群众基础好。从此,甘蔗沟、菜子沟、杨家罐一带,成为中共荣县机关领导全县革命活动的中心,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

张二娘虽然身体越来越差,却精神越来越好,忙碌而喜悦,待亲戚一样安顿县委和革命同志们。在张二娘家住的同志,多半是由张二娘免费供给伙食。张二娘的住房本不宽余,但她还是腾出屋子,专门给同志们办公和住宿。在全民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张二娘更加省吃俭用,尽力为县委机关提供吃住和工作方便。

她平时都是素红薯汤、搅包谷麦糊给孩子们吃,省下大米给县委同志们吃。县委同志们含泪推让,叫她首先安排好孩子的吃用。张二娘总是说:现在我和孩子们已离开了张子华的虎狼窝,没什么难处了。县委和革命就是我和孩子们的希望,县委同志们要指导全县革命行动,必须要有好的身体,请同志们用心去做革命工作。只有革命胜利了,我们农民的苦难才能结束,我们家才有好日子过。

游击队长的女队长

张二娘一边咬紧牙关做农活,一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积极带领妇女日夜担负侦察敌情和交通联络任务。由于有县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挥,张二娘带领妇女、儿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敌情、送信联络和秘密掩护等任务。她英勇果敢,参加了鼎新游击队并担任副队长要职。

1930年11月,中共荣县县委了解到李子桥团防武装薄弱,认为可以一举把武器夺取过来,充实游击队力量。同时,县委为了迅速扭转全县起义失败后群众斗争士气低落的局面,根据中共自贡特委不久前作出的开展小型武装斗争的决定,作出了夺取李子桥团防局武器的决定,并将斗争任务交给了鼎新游击队。游击队长龚子华、副队长张二娘坚定地接受了这一革命任务,立即召集游击队员研究行动计划,准备举行革命暴动。

12月28日,适逢李子桥赶集。上午,鼎新乡甘蔗沟和附近杨家罐的农协游击队员,在游击队长龚子华、副队长张二娘带领下,约100余队员以腰拴白帕、卷袖为标记,暗藏仅有的两三支手枪,化装成赶集的群众,来到李子桥。有的坐茶馆、酒店,有的沿街游逛,有的佯装买东西,分布在场镇内外。

上年十时许,赶集进入高峰,人流拥挤。在一阵清脆急促的哨音指挥下,游击队员们按计划行动,出敌不意迅速冲进李子桥团务公所,缴获了步枪20余支,焚烧了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各种证券、税据和债册,捣毁了团务公所。

张二娘带领游击队员沿街张贴标语,高呼革命口号:

“打倒土豪劣绅!”

“不准另佃加租!”

“不准添钱夺佃!”

“乡亲们不要怕,打倒土豪劣绅才有活路!”

向赶场的群众宣传:

“我们是农协会,来提团防局的枪的!”

游击队员还把土豪劣绅开的当铺、绸缎铺的布料衣物等,集中起来,通过游行宣传、集中分点等形式,一一分发给赶场的农民群众,鼓励大家坚定信心,等待革命全部胜利的喜讯。

游击队冲进团务公所时,平时骑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李子桥团正刘秉章,吓得直往团务公所后房跑,顾头不顾尾地躲进草堆里。直到游击队撤走后,团丁才把他从草堆里拖出来。他满身是草,不停筛糠,声嘶力竭地喊叫:“快,活捉张二娘,消灭游击队!”

母子慷慨赴刑场

李子桥团务公所被农民协会武装袭击的消息传出,令荣县当局大为震惊,驻军旅长余中英和县钏干更是惊恐和恼怒。驻荣县军阀部队24军的一个旅,第二天即派出一个营的武装到李子桥、鼎新乡及周边村庄实行大清乡、大搜捕,叫嚣活刮游击队和革命党。在这鹤唳一片的情况下,张二娘和部分农协会员,不幸被当地土豪劣绅告密,相继被捕。

张二娘等被驻军关押在鼎新乡团务公所,遭到日夜毒打和严厉审讯。敌人得知张二娘、龚子华是游击队负责人,恼羞成怒,昼夜进行审讯和酷刑拷打,要张二娘、龚子华交待出地下党组织、农协会干部名单,游击队活动等情况。张二娘和全体被捕的农协会员不为所动,严守机密,誓死不屈。

刑讯中,张二娘遭受的刑罚触目惊心,其状惨不忍睹。敌人残忍地让张二娘背“火背兜”,即背烧红的煤油桶,用竹签钉进她的十指,用猪鬃捅她的乳头,用绳子吊她的乳房,还用烧红的步枪通条从她被割伤的乳房穿过。张二娘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冷汗直冒,鲜血淋漓,但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敌人审问她是谁指使她参加暴动,她镇定自若,一口咬定是豪绅纨绔子弟张伯样、张壬林等人指使她参加打李子桥团防的,让一群坏人面面相觑,也给敌人内部造成了一场不小的猜疑和恐慌。张二娘始终没有吐露党组织和农协会的机密,保护了隐蔽在她家的党团县委组织。

最后,恶霸张子华贿赂驻军,要求驻军务必杀害张二娘母子,以“断祸根”,除掉农民起义军最后的一根草一根苗。24军旅长穷凶极恶,下达了将张二娘“就地正法”的命令。

1930年农历冬月初二,天空阴霾四布,寒风凛冽。荷枪实弹的军阀士兵押解着八名五花大绑的“死刑犯”和另几名游击队员,从鼎新乡团务公所出来,沿着地水河,向鼎新河坝走去,准备枪杀。

“死刑犯”行列中,一个遍体鳞伤、血迹斑斑、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用尽力气,振臂高呼:

“共产党万岁!”

“农协会万岁!”

在她的带领下,被押送的一行人沸腾起来,高呼声回响在大地:

“打倒土豪劣绅!”

“乡亲们不要怕,参加农会才有救!”

……

这位中年妇女便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鼎新游击队副队长张二娘。其余几人都是游击队员、农协会会员马五、张义洲、杨富兴、杨德兴等人。

到了鼎新河坝,临刑时,张二娘的儿子、共青团员张敦竹不忍与母亲分离,不顾一切冲入刑场,跑上前去抱着张二娘生死不放。母子生离死别,痛苦和悲伤的境况令人目不忍睹。驻军营长咬牙切齿,毫无人性地命令将张二娘母子等同时枪杀。

惨无人道的刽子手开枪了,张二娘、张敦竹、马五、张义洲、杨富兴、杨德兴等11人倒在了血泊中。张二娘时年41岁,小儿子敦竹才14岁,英勇就义,成为母子英烈。

作者简介

王明亮,笔名王星岸、王雪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自贡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乡村文化艺术》《沿滩文学》《文学百花》执行主编。作品散见《光明日报》《中国建设报》《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今古传奇》《中华文学》《蜀南文学》《自贡日报》《自贡文史》《东川扶贫》《黔中文化》《民间传奇故事》等报刊。《邮车叮当》《坳口播音》《盐花》等作品获省市文学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明亮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