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天府名吃担担面的来历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0-09-11 15:56:19 浏览次数: 【字体:

    天府名吃担担面的来历

过去农历十月初一,成都北门城隍庙都要举办庙会。城内城外,五州八县来赶庙会的人擦肩接踵,熙熙攘攘,远看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近看穿红着绿花枝招展,有的看戏听书,有的扯布买衫,有的访朋问友,有的烧香还愿,有的饮酒品茗,有的啖肉吃饭,成都名小吃便成了庙会上人们最喜欢品尝的“快餐”。

美味担担面

在城隍庙山门右边的老槐树下,有一个本地许老汉开的担担面摊位。须发斑白的许老汉,身着毛蓝短衫,前胸系一张洗得发白的围裙,两只老树根一般的手正摆弄着挑子上的担担面。担担面挑子周围挤着男女老幼,有的正端着小青花碗吃得红油满嘴,有的伸着长长的脖子,望着挑子上铜锅里翻滚的面丝。

这不起眼的担担面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目光,而这种小吃,又有怎样的来历呢?

街头挑担首卖小吃的小贩

乾隆年间,成都万佛寺附近的桃花江边,住着一户姓许的人家,父女俩相依为命,开了个小面店维持生计。女儿安琼长到十八九岁,聪明伶俐,喜欢帮爹和面团。八月初十,老爹满五十,女儿突发奇想,要给老爹做一碗美味可口的寿面。她将家里的黄母鸡刚下的大鸡蛋的蛋清蛋黄一并和入面团里,反复揉和,然后擀压成纸一样薄的面皮,再精心切成细如头发颜色黄嫩的面丝。将其入锅煮熟,盛入放有猪油的青花海碗里,浇上红油、姜汁、蒜汁,洒上葱花,加上香酥脆的肉臊子,再滴入几滴芝麻香油,双手捧献于老爹,祝老爹九九长寿。许老汉闻到那碗清香扑鼻的寿面,忙举箸夹起细细的金丝面条送入口中,直夸女儿:“乖女做的献寿面味道不摆了。”从此,他俩的面店就卖这金丝面,来店的顾客众多,生意红火得很。

不久,小女儿许安琼又耍新花招。她只将鸡蛋清和入面团中,做成了柔软绵长的银丝面。煮熟的银丝面盛入碗中后,除放有金丝面那些佐料(不加红油)外,还要在面丝上加一小团顺庆府的芽菜末在正中间,再在芽菜末小团上,洒几颗蛋黄炒的散粒,便将一碗银丝面做成了一朵盛开的白牡丹,真是“秀色可餐”。因此,许老汉父女俩的金丝面、银丝面一举誉满蓉城。

万佛寺出土南朝佛坐像

没过几年,万佛寺的火灾殃及池鱼,把许老汉的面店烧个精光。许老汉只得托朋友用金丝楠木做了一对挑子,挑子的一头放上炉灶、铜锅、木炭,另一头装上麦粉、鸡蛋、井水、猪油、熟油辣子、芝麻香油、姜汁、蒜汁、葱花等,用一根5尺长的红豆木扁担挑上,人称担担面。

因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或沿街叫卖的方式,担担面有了自己的“姓名”。卖面小贩或赴戏馆,或赴庙会,现煮现吃,香味满四州,美名传八县。从此,担担面便成了天府成都的名小吃。

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成都方志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