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刘期荣 ‖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五)

作者:刘期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19 10:55:18 浏览次数: 【字体: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

刘期荣

热热闹闹,欢天喜地,酒席平平安安进行完毕。

次日凌晨,新娘子早早起了床,几乎要做好所有房间的清洁卫生,然后将厨房的炉火生起来。此时,帮忙的人也陆续到来。支客师便安排新娘“参拜”亲人(主要亲戚的长辈)、支客、厨师以及灶头等等。其目的是认识婆家的亲人和朋友及其邻居,讨得长辈的“封赠”。在参拜时,受拜的人端坐在堂屋里,新人双双站立在面前,支客师将主要长辈予以介绍,每介绍一个,他(她)们俩就要磕头四个,受拜者将赠其礼物(生产用具、生活日常用品或礼金等),并赠予吉祥的言辞。父母的赠言一般是:

老的赠你们一根针

称称银子斗盛金

老的赠你们一双筷

家里没有空口袋

其他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拜完之后,新娘还必须要拜即将天天与之相伴的灶(头)。

厨房灶头三柱香

新人穿得亮堂堂

新姑娘来拜灶

喂的猪儿会吃潲

肥得象冬瓜

黑得象乌鸦

新姑娘好能干

恰进灶房喊吃饭

舀水不浪 抱柴不挡

烧火不用吹火棒

打的锅盔象月亮

打的……

当她来到厨房时,专门安排的人要如此这般地说一些吉祥的言辞,而旁人也还可以有其他幽默的段子逗新娘以及大家开心、快乐!

参拜完后,就要酬谢为酒席操劳、费心的红爷、支客师、厨师及其所有为其劳作的人员。

后记:如果说一个民族就是一个群体的有机组合,每一个群体文明进步到一定的时候,便会有先进的智慧积累,以促使这个群体不断文明、和谐、进步!如果视其为一阵微不足道的风,那么,就丧失了它蕴涵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保护、挖掘、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们所用,是一个民族的职责所在!

有史以来,小金川流域大部分地区传统婚俗从说媒到成亲,看似非常古板、烦琐、冗长,但从一个侧面来看,它显示了人们对儿女婚姻大事的重视,是一种美德的传承,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积淀。特别是融娱乐、启迪、劝化、训示等言辞以及演示,欢快活泼,寓教于乐,将整个婚礼完整地衔接起来,无疑是该流域居住的嘉绒藏民族不可多得的优秀民俗文化产品。

作者本着尊重事实、弘扬优秀民族民俗文化这一宗旨,翻山越岭、潜心走访、询问,就嘉绒藏族这一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整理,虽然个别言辞表述未必十分妥帖、恰当,但其基本内容已十分完整。只是要说明一点:这只是文字的真实记录,婚俗的部分情节已被简化或减免——实在是很难完整地将其呈现出来了!

特别感谢讲述人:邹富久 余福全 王俗能 邹贵芬

(全文完)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民俗】刘期荣 ‖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一)

【方志四川•民俗】刘期荣 ‖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二)

【方志四川•民俗】刘期荣 ‖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三)

【方志四川•民俗】刘期荣 ‖ 小金川流域传统婚俗礼仪拾遗(四)

作者简介

刘期荣,男、藏族,笔名:草木、老房子·刘,1965年10月生,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人,祖籍四川省乐至县古钦民乡。曾做过教师、公务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会员,阿坝州作家协会、阿坝州摄影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都江堰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1986年开始文艺创作,截至目前,在国家、省、州各级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文艺作品3000余篇(幅)60余万字。出版文集《圣山情结》《格桑花开》。有文学作品被收入《全国精神文明大典》《阿坝文库》等书库;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或省州各级赛事活动中获奖;主编《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甘孜州丹巴县刘氏族谱》;创作歌曲《温馨家园》《玛嘉沟我的爱恋》《雪山·雪莲》和《四姑娜措圣洁的湖泊》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期荣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