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老成都过年花样多

作者:远 近 来源:方志金牛 发布时间:2020-01-26 09:34:28 浏览次数: 【字体: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最隆重的节日。爱玩会玩的成都人,即使没有wifi,没有手机,过年的耍事花样依然丰富又精彩。不信,我们就来数数看。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四川方言与民俗研究者黄尚军说:“成都人过了‘腊八节’就算进了‘年’”。腊八,对成都人有着特别的意义。到了这天成都人家里都会准备自制的腊八粥,而寺庙里的僧人,则提前两天就要忙开了。一碗暖心的腊八粥就此开启了欢乐的大年节。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老成都人笃信,灶神是上天派到人间掌管善恶之神,到了这天便会上天禀报这家人这年的善恶。因此,老成都家家户户都要贴灶神像,然后再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灶台上秘制一份豆香豆香的灶糖,也就开启小年的甜蜜乐章。

腊月二十四,打扬尘

这又叫“扫年”。寓意上,“尘”与“陈”谐音,新春打扬尘有“除陈布新”之意,人们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而成都俗语又有“冬天打阳尘,春天不害瘟”之说,从侧面体现了这一习俗的趣味和祈愿。

腊月二十五,买年货

打完扬尘就要抓紧时间置办年货,当年的东大街是成都人最爱逛的地方之一。盐市口的中心菜市场曾经是老成都人置办年货必去的地方,这里货品丰盛、价格低廉,是淘相因的好去处。

腊月三十,吃年夜饭

除夕夜是团圆之夜,即便远在天边,也要赶回家团年,这是老成都人的习俗,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习俗。团年首先祭祖,然后一家人围坐,共吃团圆饭。另外在成都,三十晚上是一定要洗脚的。因为老成都人常言,随时被请赴饭局的人“脚板都是洗干净了的”,寓意过年运气好。

正月初一,撞钟上香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到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子夜十二点整,由方丈亲自启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唤醒神秘的老阳之气,庇护整个城市。与撞新年钟同时进行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正月初一,游喜神方

正月初一起床后,便要和家人穿新衣走“游喜神方”,“喜神”会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正月初二,逛大庙会

老成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逛大庙会。如今,成都每年春节都会在武侯祠举办成都大庙会,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川剧绝活和民间艺术都能在庙会上看到。节日的气氛,在庙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快乐,不言而喻。

正月初七,祭杜甫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初七这天是人日,老成都人一定会去杜甫草堂,凭吊“诗圣”杜甫。自清朝后期开始,逐渐成为成都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这是其它城市没有的风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又叫“过大年”)

老成都的元宵节,最精彩就是舞龙耍狮。有的沿街边走边舞,有的在坝子里表演。而老成都更喜欢看耍龙灯。正月十五晚上的“烧龙”是最刺激的。人们包着头巾,穿着短裤,赤膊上阵,口中发出“呵呵”的叫声满场奔舞。

正月十六,游百病

按理说,龙灯已经烧掉了,这年也就过完了,可是老成都的耍性大,还要厚起脸皮过一天年。原来,明清时代的妇女在元宵节晚上,有一个女性专用的小型民俗活动,叫做“游百病”,据说妇女们跟着一个持香前行的人在路上行走,可健身除病。成都人把“游百病”的名字接过来,把时间改成正月十六,把地点改为城墙上,参加的人也改成了全体民众,所以把这天叫做“过厚脸皮年”。临走前,还要摘一小段树枝桠插在头上,“百病不生,富贵白头。

另外,老成都过年游戏花样也多。

孩子们踢毽子,跳皮筋,滚铁圈,打弹珠;大人们划甘蔗,斗鸡,扯响簧,十分热闹。

“藏猫猫,钻洞洞,走板板,过桥桥。一走走到城门洞,翻过坎坎赶花会。青羊宫,吃凉粉,嘴巴辣个红圈圈。三大炮,胀肚儿,回来买个风车车。”老成都的童谣是娃娃们的启蒙语言,一字一句里的“土话”中,透着的是老成都的生活气息。

我们时常会怀念以前的春节,记忆中都是喜庆与热闹,多少有这些花样的功劳。

来源:方志金牛

作者远 近

来源: 方志金牛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