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民俗】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吃龙肉”民俗仪式

来源:宜宾市南溪区史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2-22 23:18:54 浏览次数: 【字体:


龙,能幽能明,能长能短,上飞九天,下潜深渊,大可遮天蔽日,小则化如蚕虫,披鳞戴角,身具五色,非常神奇。在整个华夏文明形成、发展和嬗变的过程中,龙或作为天象,或为祥瑞,或为掌管雨水之神,或为四海之主,这些形象都深深植入了国人的观念和记忆里,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里,在建筑、服饰、家具、交通及生活用具上,我们随处都能见到龙的身影。

它是祥瑞吉庆的象征,是驱邪避害的神兽,几千年来,它的身影和我们朝夕与共:盘踞在梁上、匍匐在桥头、绣在衣间、绘在碗里……。时至今日,龙在中国文化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各民族现存的种种与龙有关的节日、民俗活动就是其鲜活的延续。



龙文化深远流长,影响广泛,不论在汉族或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很多关于龙的节日和风俗,如舞龙、龙灯、赛龙舟等,都是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康泰的美好祝愿。

南溪区江南镇“吃龙肉”民俗是中华龙文化的一朵奇葩。每年初七,江南镇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祭龙、游龙、吃龙肉等活动,借以驱灾祈福,保佑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万事顺心。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送龙仪式结束后,正月十六,江南镇舞龙的会首及村民将春期间节舞龙灯得到的所有钱财,用来置办“宴席”宴请所有村民和来客,吃“龙肉宴”。

“吃龙肉”仪式

 江南“吃龙肉”仪式主要在正月十六日之前进行完毕。

 第一,祭龙每年初五之后,村民做好龙灯做好龙灯,每年初七或初九,举行隆重的出龙仪式,会首们举着做好的龙灯,来到长江边上的码头,摆上供案祭品,由一名道士给龙开光,请出龙神。

第二出龙:从初七或初九开始,直至十五晚上,是舞龙时间,龙灯行进到各家各户,主人家在香火案上摆好祭品,烧一把纸钱,插上香烛,龙灯就会来到村民家中与妖魔鬼怪进行殊死斗争(也就是“爆龙灯”),为所有村民清扫厄运,带来好运。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无一不开门相迎,村民为了感谢龙对他们的庇护会献上礼品(或礼金),为的是表达对龙的感谢。

 第三,烧龙:正月十五要举行烧龙仪式,会长领头,一路浩浩荡荡的来到大江边,焚香秉烛烧纸化钱,附带着本届会首和下届会首的名单一并烧去,郑重其事的送龙神回家,会长带头面江而跪,向龙神、河神汇报当年舞龙灯的情况,然后掌管舞龙礼金财务的会首报告工作,表达自己工作尽心尽责,没有中饱私囊。最后用火将龙灯烧掉。龙神走的那天会将所有来自凡间的礼物再次赏给百姓,为的是想让他们来年有好的收成,平安幸福的过新的一年,然后龙神一身轻松的回到自己的宫殿。

 第四,吃龙肉。会首们将所有的礼金整理好,在送完龙神之后,从礼金中提取一至两千元,留给下一届会首作为来年的启动资金,其余一分不剩的用于操办龙肉宴购置所需用品。正月十六,各村会组织村民承办好龙肉宴,免费宴请各方群众来分享。到这一天,来自宜宾、泸州等地人们,纷纷结伴而来吃龙肉宴,沾喜庆、求平安、祈保佑。前来吃龙肉的人们也可自愿捐钱捐物,资助吃龙肉活动,以获得保佑。当然,如果办龙肉宴所需资金不够则由当界会首无偿填补。

据统计,2019年正月十六当天,江南镇天堂村、自由村、底坝村共摆龙肉宴2000多桌,3万余人共同进餐,规模宏大空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宜宾市南溪区史志办公室

来源: 宜宾市南溪区史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