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纸上的舞蹈——记南充市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贾海

作者:贾 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6 17:35:43 浏览次数: 【字体:

纸上的舞蹈

记南充市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

贾 海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剪纸艺术在制作手法上不拘泥于传统,剪刻结合,其作品既有“剪”的圆润灵动,又有“刻”的刚劲硬朗。在创作题材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反映现实,形象鲜明。其艺术风格融南北为一体,古朴中蕴含灵动,纤巧中透出苍劲,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世纪70—90年代,嘉陵剪纸主要用于嘉陵区婚丧嫁娶和供品装饰等,全区均有分布。现在,嘉陵剪纸除用于婚丧嫁娶和供品装饰,还常表现在嘉陵区周期性的民俗节日活动中。在嘉陵区一年一度的送蛴蟆民俗活动中,有用剪纸做的蛴蟆灯等;嘉陵剪纸艺术还走进校园,积极地进行剪纸艺术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在积善、李渡、龙泉、金宝、晏家等乡镇。

杜华江,1987年生,南充市嘉陵区人,剪纸爱好者杜成孝之孙。杜华江自幼酷爱绘画,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传承的基础上将现代美学知识融入剪纸艺术中,其剪纸作品现代感极强,却又不失传统元素,在继承前辈剪纸技艺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种美术作品展。2016年,他的剪纸作品《待嫁》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展出;2017年,编辑《警营略营-杜华江剪纸作品集》,代表作有《百岁老人》《丝绸女神》《二十四孝》等;2018年,剪纸《百岁老人》入选第七届中国剪纸作品大赛,并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2019年,剪纸作品《熊宝趣味图》入编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编著的《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2019年,剪纸《百岁老人》入选四川省“推优工程”,也是该省该奖项仅有的一件剪纸作品。杜华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小时候,看见曾祖父制作各种图腾的团花,五颜六色镂空的图案看着非常漂亮、喜庆,杜华江也跟着学习,小学时就能剪出团花、动物等一些简单的图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祖父对团花的制作使杜华江走向了学习剪纸的道路,从此,他也再没停下过学习剪纸的脚步。

通过祖辈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现在通过互联网,和平时参加一些比赛,看看大师们对剪纸的创新和表现,杜海江的剪纸技艺不断进步。

杜华江说,剪纸只是他的一种爱好。他的剪纸作品基本上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进行创作。现在被授予了传承人称号,要有更多的私人时间来传承、弘扬剪纸艺术。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爱好和传承人的身份,他在做这些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支持。

我问杜华江,“对于剪纸的学习,是从小开始练起重要,还是只要有天分,长大了,再去学习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杜华江说:“我觉得有天分,但更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像我现在带了两个项目班,一个是妇联项目班,还有一个是残联项目班。妇联项目班有个50多岁的周大姐,从没学过绘画,对绘画也一点儿都不了解,以前在外面务工,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道路、生活得到了改善,周大姐回到老家,平时在家务农,2022年上半年在妇联组织下学习剪纸,8月份的时候,周大姐创作的剪纸作品《益寿延喜》获得了首届川渝农民工文艺作品大赛三等奖。”

近年来,嘉陵剪纸参训学员达数千人,大家纷纷被剪纸艺术所感染,表示愿意主动学习并传承好这门技艺。学员中有年近80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孩子。目前,嘉陵剪纸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达成合作协议,也到西华师范大学进行过剪纸讲座,希望大家对剪纸有一定了解。

笔者对杜华江说:“无论做何事我们都会遇到困难,而你也已经学习这么多年,在剪纸上也工作了这么久,经历了许多事,那你在这个期间有遇到过什么样的挫折或困难?面对困难又是如何去突破的呢?”

杜华江说:“肯定会遇到没有灵感的时候。没有灵感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这时可上网找找好的作品,拿来参考,试着去思考别人的创作思路,还有创作技巧,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寻找新的灵感。当然,我们创作时都是独自一个人面对,时间久了,整个人的思维容易固化,钻进一个死角出不来。所以,当没有创作灵感时,应多找朋友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做既可舒缓因为没有灵感有所压抑的心情,又能因为人多力量大,可能灵感一下就来了。”

灵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是我们创作的基础之一,而国家的重视也是其中基础之一,因为作为非遗传承人,很多时候会去做一些公益事,这其中就需要政府给我们一些支持与帮助。

2020年,南充市嘉陵区文广旅局在嘉陵区文化馆成立了嘉陵剪纸工作室,可让更多朋友能看见剪纸,了解剪纸。每年,相关部门也会组织非遗等学习培训,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与全省的非遗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扩展自己的思维。剪纸虽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由于其能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而传承便将这份蕴涵着质朴精神的美丽永远保存下来。

笔者问杜华江:“剪纸需要的工序有很多,那你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一般花的时间需多久?”

杜华江说:“舞台上的即兴剪纸,因时间有限,只需几分钟时间。如果是主题创作剪纸,则要几天,乃至个把月。因为剪纸比较脆弱,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原来时间久的作品需要的条件以及基础会是如此之多,那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你们一般是团队合作来完成这些剪纸,还是单独去完成呢?”笔者追问。

“我自己一个人。”杜华江说。“《百岁老人》,前后大约创作了8个小时。记得当天晚上11点钟左右完成,然后和好友一起到凤垭山溜达了一圈,心里美滋滋的。目前这幅作品的原作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曾入选第七届全国优秀剪纸作品展,2020年荣获四川省“推优工程”,也是四川省唯一的一幅剪纸作品。”

现在的社会变化发展非常迅速,一些传统艺术有很多在消散。这其中,有些是因失去传承人,有些是因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当代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沉淀在了历史长河中。杜华江觉得,于剪纸而言,有融入我们生活当中的可能。

为让嘉陵剪纸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让嘉陵剪纸更有实用性,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杜华江精心设计,巧妙构思,通过丝印、烫印、手工等技法,推出宫廷扇、小相框、文化衫、鼠标垫、胸针、茶器、袜子、抱枕、中性笔、鸭舌帽等与嘉陵剪纸相关的文创产品。每件文创产品都经过精挑细琢,以达到让传统文化进入大众生活的目的。比如印有“丝绸女神”剪纸图案的文化衫都有独立的牛皮纸包装盒,同时盒内附有和衣服图案相应的纯手工剪纸一张,部分包装盒内还有小礼物一份。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剪纸确实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更好地融入生活。剪纸的融入必然要进行一些创新与发展,在剪纸的创新上其中一些旧的元素以及古老的文化可能会消失。杜华江觉得,这并不是一种遗憾。

杜华江说:“其实,旧文化都会在新作品里面体现,只注重传统,没有现代生活元素的体现,那么作品就脱轨了,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接受不了。如果只注重现代元素,那么也就和我们非遗脱轨了。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去寻求变通,才会有发展。传承一门技艺,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精神的传承。一项技艺所传承的精神,是一项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与力量之源。”

对于剪纸来说,传承的精神是什么呢?

杜华江说:“要拥有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对祖国的归属感和爱国热忱。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去发展。时代在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国家蒸蒸日上,社会步入新阶段。剪纸需要的是耐心,但现在的生活节奏在逐渐变快,很多人都会变得有一些急躁,然而剪纸需要足够的耐心。即使生活节奏再快,我们也需要耐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两者之间是没有本质上的冲突的。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不管成功与失败,我会坚持自己的爱好与理想,将嘉陵剪纸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节奏快,工业发达,大量手工业被替代。受工业化冲击,手工剪纸已快生存不下去了。

杜华江说:“传统剪纸手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谋求生路,对剪纸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前景看好。”“作为非遗剪纸传承人和文旅工作者,我已经认识到民俗文化传承后继无人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如何加大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承是地方文旅工作的关键,在以后的文旅工作中,我将进一步重视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历久弥新。”

“我们还应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地方文旅及非遗工作的满意度,也利于地方通俗文化的传承弘扬。我们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才能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搞好文化旅游发展不仅促进群众就业,促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打造城市专属文化名片,以文旅促经济,以文旅获幸福。”杜华江激动地说。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值得爱的东西。爱春日的新雨,爱夏日的晚风,爱秋日的余晖,爱冬日的阳光。杜华江也会一直热爱着他钟情的剪纸。他坚持技术创新,不仅潜心研究剪纸,还将自己的作品融入更多元素,钟情于嘉陵山水的温润色泽和柔美灵秀,融现代绘画技法于传统剪纸中,探寻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杜华江说,他将利用好手中的剪刀,继续将剪纸技艺发扬光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贾 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20余万字。著有个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2022年获四川散文奖)

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