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古建】资中古建筑

作者:资中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1 15:40:31 浏览次数: 【字体:

1986年,资中县古建筑主要有文庙、武庙、新正街、建春门城楼城墙、永庆寺、状元街(包括状元井、状元祠)、珠江书院旧址、郭家祠、恒升当铺、甘露寺、宁国寺、罗泉镇盐神庙和古盐井、唐明渡双塔、两路口牌坊群、“普贤禅林”石牌坊及无量宝塔、五世同堂百岁坊、南华宫、铁佛南华宫、王家祠、球溪南华宫、兴禅寺、会缘桥、汇川银行旧址等。1996年,恒升当铺因修建县房管局办公大楼及住宅,被全部拆除。同年,球溪南华宫因年久失修,墙体严重倾斜,檩子、桷子等木质构件糟朽不堪,经上级文化部门批准被拆除。2000年,郭家祠被大火烧毁,汇川银行旧址因政府工程被拆除。

武 庙

武庙又称关帝庙,位于资中县城北门外重龙山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同治时先后3次修葺,建筑布局与文庙相似。占地面积3731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 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门(以上3处已毁)、朝贡殿、关圣殿、武星殿(启圣宫)、三义祠、左右厢房、钟鼓楼、廊道、院坝和比武台组成,以关圣殿最为壮观。关圣殿高22.25米,九脊重檐歇山式屋顶,翼角起伏交叉,殿内有8根大圆形石柱支撑。武星殿位于关圣殿左侧,民国元年(1912)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屋面绿色琉璃瓦与文庙黄色琉璃瓦互映增辉。武庙保存基本完整,建筑工艺精美,气势恢宏,与毗邻文庙对峙而立,全国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7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资中文庙、武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

位于甘露镇甘露寺村四社广济山中,前临沱江,后靠龙洞,有殿堂三重、厢房24间,面积3100多平方米。始建于唐,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修,清乾隆、嘉庆年间两次培修。寺山门石坊有明刑部郎中、邑人孙宏轼题写的“第一禅林”横额和“明嘉靖二十七年戊申立”等字样。现存建筑保持明代面貌。主建筑大殿高15米,深16.2米,宽16.6米,殿中原佛像已毁,现为新塑;大殿内四壁尚有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所绘壁画12幅,每幅高3.2米,宽2.8米;中绘佛像,边绘飞天、供养人,供养人富有生活气息,造型生动,彩绘描金。寺侧有西岩,旧传是僧人无几的修炼处,岩下有泉,可以治疾,甘露寺即以此得名。寺后4里有龙洞,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为春秋末期周大夫苌弘的养晦处。寺内保存有清知州赵遵律作的《游龙洞记》石碑,碑中记述了苌弘的事迹,是珍贵的考古资料。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寺西厢房南段年久失修垮塌,省文化厅拨款5万元培修。

甘露寺壁画

甘露寺壁画

赵遵律《游龙洞记》石碑

永庆寺

位于资中县城东北隅的重龙山上,属重龙山文物区。全寺由山门石坊、天王殿、八角亭、大雄宝殿和左右厢房等组成,是县现存最完整的古寺庙。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门石坊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通高7.45米,宽19.4米,三门四柱五楼,庑殿顶。五间六柱。坊顶耸立“佛火”石炬,正中横额镌“重龙古迹”,左右石柱镌对联两副“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驾;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坊背正中镌“西蜀名刹”,左右石柱有对联:“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音掬水分明胜地曹溪。”坊正背两面有佛像、天王、龙、猊、花、草和戏曲图案浮雕。八角亭后原有一座普陀殿,民国时塌毁,1996年,由僧人释智常捐资12万元重建。2002年5月16日,永庆寺正殿维修工程动工,将正殿屋面提高1.5米,对正脊、戗脊、翼角进行重建,更换全部椽子,对门窗、天花板、柱子进行油漆、彩绘。重砌风火墙,安装消防设备,整治白蚁。2002年10月28日竣工。

永庆寺山门石坊

  

永庆寺外的玉虚宫牌坊

清代一条街(新正街民居)

位于资中县城中偏西处,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建。街道南北走向,全长112米,宽5.1米,两旁为统一木结构三楼重檐挑厦式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店铺高矮大小、木柱架、吊角楼、铺门板、花格窗、滴水瓦、格调均整齐划一。街的屋檐口瓦当和滴水瓦上分别烧刻有“新正”“大吉”字样。此街房屋原是廖姓等3家产业,清末邑人李继尧受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从日本留学归来,便积极劝说廖姓等人,仿效成都巡警周孝怀为推行“新政”修建劝业场的作法,将原街房屋改建成40余间店铺,租赁给商家做生意。当时,为有别于正对州衙的正街,故名新正街。其另一用意,新正街的“正”字,是“政”的谐音,意在祝愿推行新政,大吉大利。1999年,县房管局投资30万元对其加固维修。2013年,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正街民居抢险加固工程的比选工作,并配合兴资公司和重龙镇政府做好相关拆迁工作,11月,抢险加固维修工程竣工。1988年,新正街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一条街

状元街 状元祠 状元井

状元街位于县城北门外半公里处,是南宋状元赵逵故居所在地。状元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清嘉庆七年(1802)重修。门额为“天子门生”,两旁有知州赵遵律题写的一副对联: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正以祛邪听长笛三弄为苍生即动鬼神(源引赵逵正气驱疫鬼的传说)。清道光十七年(1837)扩建为“栖云书院”,此后一直为学校所在地,现为资中第三中学校校舍的一部分。状元井在三中学校厨房外,为一八角井,井水清澈,终年不竭。此外,尚有状元亭、状元楼、洗墨桥、栖云楼等,现均无存。

珠江书院旧址位于资中县城大东街现资中第一中学校内。书院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门房、进门小院、三重殿堂(正门堂、议事堂、孔圣堂)及正中的方石甬道、左右的讲课堂、藏书楼、住宿楼等组成,房屋结构为单檐歇山式。后曾迁徙于文昌宫和大东门,道光十一年(1831)又迁回原址。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名为资州中学堂。现一中校内还保存着当年改制时,知州宋联奎书写的堂匾。1995年,书院因学校扩建而拆除。

两路口牌坊群

“天恩世赐”石牌坊:位于重龙镇谷田坝村二社,清光绪六年(1880)建。该坊坐西向东,石质结构,三门四柱三楼,宽4.8米,通高6.4米,柱径0.5米。坊上横额镌“天恩世赐”四字,上镌“光绪”、“圣旨”竖额;中柱下联被糊盖,上联为“三代荣封叨凤诰”,题记为“清光绪庚辰六年”。

高培谷德政坊:位于重龙镇文庙口村五社,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该坊南北向,石质结构,三门四柱五楼,宽4.92米,通高9.18米,柱径0.52米,占地面积6.24平方米。正面横额镌“治亚龚黄”,背镌“道洽政治”;正背两面顶端正中均刊刻竖写的“德政”两字。横额上、下方石梁各刊一行小字,上行是“光绪十三年丁亥冬各州士民恭立”,下行为“公颂贵筑高培谷怡楼大公祖之坊”。坊正、背两面及两边均有州士民歌颂其德政的对联。

1988年,两路口牌坊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培谷德政坊

五世同堂百岁坊

位于陈家镇牌坊村东1公里处,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该牌坊坐东南向西北,石质结构,三门四柱五楼,宽7.7米,通高7.8米,柱径0.8米。坊顶左右浮雕二龙戏珠、鳌鱼撑天图案,正面横额刻“五世同堂”四字,坊檐下正中刻二龙祝寿图及“圣旨”二字,中间横梁刻“州处士陈德章五世同堂百岁坊”。四柱正面有对联“聚数代于一堂人间罕有公竟有,历六朝而百岁世上难逢我幸逢”及“二品顶戴湖北候补道业普坚额巴图鲁何应锺拜题”字样。两侧直柱也有对联。坊正面还刻有里邻、族侄等文武众生12人,背面刻有陈德章的四男儿、七孙子、十七曾孙、十六玄孙。题记为“光绪十一年”。占地面积5平方米,建筑面积3平方米。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宫(凤鸣书院旧址)

位于重龙镇中顺街33号,清道光十七年(1837)增修。原名天庆观,后改名南华宫,知州舒翼改置为凤鸣书院。该宫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布局,有殿、厢房40间,占地面积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现存前殿、正殿、中殿、后殿、左右厢房。前殿、正殿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梁架分别为穿逗式和抬梁式。中殿、后殿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资中党校使用。2007年,南华宫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向省文物局争取到南华宫抢救维修保护经费25万元。

南华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资中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