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2:50:20

1958年四川大事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10-04 11:08:18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以下简称《四川 大事记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四川大事记》正文70余万字、图片300余幅,客观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领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充分反映了四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中,艰苦探索、锐意进取的辉煌历程和发展成就,系统回顾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凝结的经验和启示,大力弘扬了四川人民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劳朴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永不停息的精神面貌和奋争气质,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文化支撑。

自2019年9月24日起, “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及四川省情网逐年发布《四川大事记 》全书内容 。

如蒙垂爱转载,请标注“来源: 方志四川” 。

1958年四川大事记

1月1日 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国务院副总理贺龙、聂荣臻及省领导李井泉等参加通车典礼。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图为通车典礼(中铁二局 供图)

1月6日—8日 高教部在成都召开四川省高等学校校(院)长会议,讨论高校培养工农干部的规划。7月8日,省人委发出《关于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老干部保送入高等学校的通知》。

2月8日 在川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视察隆昌天然气矿。邓小平鼓励干部职工:“要贯彻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要克服一切困难,多打井、多产气,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2月10日 根据中共中央南宁会议精神,省人委发出关于下达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指示,要求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26.5%,粮食增长12%,基建总投资额增长110%,规定全省工业生产计划实行“两本账”的办法。

2月22日 省级机关召开大会,欢送首批下放干部6000余人到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至4月,下放干部已达98014人。1959年,在下放锻炼中表现较好的干部,分期分批调回其原单位。

2月26日 省委召开省级机关科处长以上干部和部分地(市)委书记及工业、交通部长会议,布置在全省厂矿企业中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27日,省委通知要求各条战线,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式,进一步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

3月4日 周恩来、李先念等乘“江峡”轮船到四川丰都县视察,听取县委、县政府负责人汇报,参观城镇、农村和工厂。5日,途经长寿县,仔细了解了农业生产情况和社员分粮水平,周恩来指出,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还要注意发展生猪生产。在视察狮子滩水电站时,周恩来题词:“为综合利用四川水力资源树立榜样,为全面发展四川经济开辟道路。”

3月8日 四川省和成都市工业、基建、交通、财贸、手工业、文教、卫生和郊区农业战线的七万余名职工,在人民体育场参加反浪费、反保守,促生产“大跃进”誓师大会,发言代表竞相提出“跃进指标”。当月,省、市文艺界5000余人在成都参加文艺“大跃进”誓师大会,成都地区的200余名教授、工程师、科研人员讨论如何实现科技界的“文化大跃进”问题。全省各地也纷纷举行誓师大会及“大跃进”文艺演出大会,演出“跃进舞”。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图为总路线宣传画(图片来自网络)

3月8日—26日 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账的意见》等37个文件。会议继续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强调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口号作为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会议前后,毛泽东视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隆昌气矿及郫县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重庆钢铁公司。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视察了部分工厂和农业社。

3月13日 省人委颁发关于改进地方工业、基本建设、商业、地方财政体制的命令。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要求全省从1958年起试行改进管理体制,包括减少地方工业生产计划指令性指标,地方工业实行全额利润分成等。

3月16日 《四川日报》报道:全省的基本建设将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前进。根据省人代会下达的计划,当年基建投资总额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50%左右,是1957年的3.7倍,用于新建、扩建700余个厂矿,修建1200余千米的公路、大车道和驮运道,兴修可灌溉90万亩农田的水利工程。当年新建和扩建的厂矿要求80%都投入生产。

3月2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主持召开成都会议后,冒雨视察了隆昌气矿炭黑车间。

4月5日 成都民航管理局所辖伊尔14型632号飞机,执行从成都经西安到北京的航班中,在陕西境内失事,机上14人全部遇难,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班史上第一次一等飞行事故。

4月16日—21日 中共四川省第一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和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而奋斗》的决议和《四川省实现1956年到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简要规划(修正稿)》。大会全面贯彻中共中央成都会议精神,集中批判“右倾保守”思想,要求争取提前三年或更早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和五年内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

5月4日 省委召开电话会议,称根据各地委汇报,1958年全省小春粮食作物可比1957年增产15%以上,约增产粮食十亿斤。据此,省委又提出了坚决保证大春增产15%,加上小春增产,要求保证全年增产粮食70亿斤,努力争取80亿斤。为实现增产目标,5月中旬后,全省各级先后派出100万余名干部,组成数以万计的各级生产检查团、队、组分赴各地。30日,《四川日报》报道称:一个以实现省委提出的新的粮食增产为目标的、群众性的生产检查评比运动正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地开展。

5月 省委在重钢召开全省地方铁业会议,部署1958年生产建设任务。会上,国营威远钢铁厂、公私合营强华铁厂和渠江矿冶公司介绍了生产建设经验。会议要求大大提高1958年钢铁产量,扩大基建规模。《四川日报》发表了《以革命气概大搞钢铁工业》的社论,号召实现钢铁工业“大跃进”。

6月24日—7月1日 西南三省农业书记汇报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了1959年和1962年三省农业生产指标,其中四川人均产粮应于1959年达到550公斤、1962年达到750公斤—1000公斤。会议要求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宣传“今年农产品总产量将要达到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大增加”“大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优越性”“彻底批判一部分富裕农民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6月26日—7月2日 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讨论和审查省人委工作报告、1957年财政决算和1958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讨论四川省实现《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简要规划(修正稿)》,听取并审查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了相应决议;通过了关于发行四川省1959年地方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会议选举朱德、邓小平等117人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李大章为省长,阎红彦、邓锡侯、赵苍璧、吴克坚、李斌、桑吉悦希、钟体乾、张秀熟、张韶方、康乃尔、童少生为副省长;选举省人委委员41人;选举赵方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及14名中院院长,选举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任命谷志标为省检察院检察长。

6月30日 四川贯彻中央发出的《关于挖掘废钢铁运动的指示》,开始在全省开展了群众性的回收废钢铁运动。运动中,除政府有关部门计划收购外,各地、各部门也组织回收,把解放以来积存在社会上的破铜烂铁基本上都搜了出来。后来,又号召“工业抗旱”,动员群众献出废铜烂铁。一些“积极”群众把家中在用的铁锅或锁牌也砸了拿去炼钢铁。

7月1日 省委理论刊物《上游》杂志创刊。这是继一个月前中共中央《红旗》杂志在京创刊后,与另外14种其他省委理论刊物同一天创刊的刊物。该杂志出版至1961年1月停刊。

7月7日—10日 省重工业厅在威远钢铁厂召开全省炼钢现场会议。会上,确定32个炼钢单位立即上马,使1958年全省钢产量超过原计划的7倍。8日,《四川日报》继发表赞扬威钢的社论《炼钢工业大跃进的号声》后又发表题为《以钢为纲》的社论,认为四川具有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的物质条件。

四川威远钢铁有限公司(图片来自网络)

7月8日 负责炼钢基地建设的江油工区党委和工区指挥部正式成立。随后,有关方面动员组织罗江、遂宁、中江、射洪、三台、江油6个县民工29万余人,于8月—10月先后开赴江油西北山区砍树烧炭,凿井采矿,建土炉炼铁。先后在马角、江村、厚坝、小溪坝、劳坪坝、雁门、永平、武都、大康等地建设铁厂,共建33立方米高炉2座、15立方米高炉8座、8立方米高炉4座。

7月20日 省计委党组发出《关于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方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对现行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方法进行改革,实行新的包干制的办法。其出发点是在国家计划统一要求和国民经济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安排计划的主动性和机动性,贯彻群众路线的建设方针,克服投资不足的困难。

7月22日 省委发出紧急通知,提出争取全省粮食平均亩产400公斤,把原定争取今后5年—7年内实现的目标,提前为在1958年内实现。

7月27日 峨眉电影制片厂在成都开始筹建,至1959年7月1日正式成立。这是四川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和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影生产综合性文化企业。

7月 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和襄渝铁路同时动工兴建,1960年因调整基建计划相继停工。1966年7月,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160千米正式交付运营;12月,峨眉至甘洛段160千米由铁二局临管处办理运营;两段铁路约占成昆铁路四川境内线路总长的43%。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昆铁路总投资33亿元,是全国第一条全线使用内燃机车牵引的Ⅰ级干线,全长1100千米,在四川境内809千米。

1958年7月,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上施工(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图为庆祝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大会(中铁二局 供图)

7月 流行病钩端螺旋体病在温江出现,迅即蔓延至毗邻14个县区,两周内发病率17.5‰,病死率1.3%。这是钩端螺旋体病在四川有历史记录以来的首次大流行。至10月,该病被控制。

8月1日 省委批转省计委党组《关于1959年和第二个五年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计划的初步意见》,规定当年全省钢产量90万吨,铁产量120万吨。该意见要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以1959年产钢300万吨、生产规模450万吨和1962年产钢800万吨、生产规模1100万吨为中心,在西昌建设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基地,另在重庆、成都、达县、江油、宜宾、乐山、万县建成7个大点,加上眉山特殊钢厂,1962年生产规模达到840万吨;修建铁路干线和支线16条,共3276千米,其中1959年动工或续建成昆、川豫、重庆至南充等4条干线和2条地方铁路支线;扩建、新建工业重大项目276个,其中1959年动工或修建196个。5年共需投资202亿—212亿元。5日,省委成立钢铁办公室,各市、地、州也成立了相应机构;16日,又召开各市、地、州第一书记和管工业的书记电话会议,动员全党、全民为钢铁而战,必须百分之百地完成跃进计划,一斤也不能少。8月,四川掀起了全民炼钢炼铁运动,全省大建“土高炉”“小高炉”“洋高炉”。至9月,已有800万人赴钢铁战线,各级领导到钢铁战线进行部署指挥,各区、乡、社主要负责人带队上山采矿建炉,各大专院校学生也停课上山找矿、建炉炼钢。

8月6日 《四川日报》以《帅旗越举越高卫星层出不穷》为标题,报道郫县83596亩早稻平均亩产515.2公斤,其中最高亩产达到2260公斤。这是全省的第一颗早稻卫星。9月12日,又报道郫县友爱乡第九农业社中稻并秧移栽亩产82525斤。这是全省当年报出的产粮最高纪录。

8月8日 省委常委会决定,立即组织全省工农业四川检查团,吸收省、地(市)、县、区、乡、社和厂矿干部200万人参加,在党委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深入田间和工厂,对工农业生产进行一次规模巨大的全民性检查。

8月18日 省人委公布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把以户为单位实行累进计征农业税的办法,改为以农业社为单位的比例税制。同时,规定仍按常年产量计税,一定五年不变;对个体农民适当加征税额1—5成。

8月 省内首次人工降雨试验分别在重庆和温江进行。

9月1日 《红旗》杂志第七期发表河南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提出人民公社都按家庭人口免费供应粮食,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共食堂。此后,四川省农村开始办公共食堂,至10月中旬已建公共食堂61万余个,实现公共食堂化。

9月2日 德阳水力发电厂(后改名东方电机厂)破土动工,1961年5月停建,1964年续建;1967年1月17日建成投产。该厂是中国研制大型发电设备的三大基地之一。

9月7日—11日 省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重庆举行,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精神。会议通过《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的决定》,规定当月搭好人民公社的架子。会后,全省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9月13日 川籍运动员刘兴玉在第十一届罗马尼亚国际田径赛上以5.83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远亚洲纪录。这是川籍运动员首次打破亚洲纪录。

10月1日  《四川日报》以《工农商学兵合一体农林牧副渔齐跃进》为题,报道全省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全省原有1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并大社转公社的高潮,现已建成5000余个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0月2日—9日 四川省第二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成都举行,21个体育代表团、1619名运动员(其中13%是少年运动员)参赛。大会的宗旨是为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选拔人才,进一步促进全省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通过比赛,64人95次打破田径、自行车、举重的28个项目的省纪录,成都市女职工刘玉贞打破3000米自行车(田径跑道)全国纪录,选拔出198名运动员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10月13日 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在德阳动工兴建;1961年5月停工缓建;1964年9月复工。二重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重型机器厂,主要生产销售机电产品、机床、阀门等。

10月18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遂宁专区,所辖遂宁、蓬溪、中江、三台、射洪、盐亭、潼南七个县,划归绵阳专区;安岳、乐至两个县,划归内江专区。

同日 新都机器厂、峨眉机器厂举行开工典礼。两厂是苏联援建分别为生产歼击机和歼击机发动机的大型骨干企业。从当年制造出第一架亚音速歼击机和第一台涡喷—6型发动机,到1985年制造出第一架全天候歼击机,四川逐渐具备生产多种型号歼击机和飞机发动机的能力。

10月27日—11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在李井泉陪同下先后视察成都、重庆及郫县、彭县、江油、昭化、剑阁等地。邓小平在视察德阳时指出,德阳的工业是国家的大工业,就制造冶金设备、电站设备的工厂而言,是全国最大的,是机械工业之母——“母鸡”工业;德阳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11月4日 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的年产2000吨氯丁白橡胶生产装置在长寿化工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批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制造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收割机、水利排灌机械、医疗器械等所必需的材料。

11月8日 川中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在南充举行,川中石油大会战打响。

11月8日—15日 省委在重庆召开市、地(州)委书记会议,讨论工农业生产问题。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集中学习了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有关部分,学习讨论了《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草案)》。会议提出调整生铁生产步调,具体要求106万吨生铁任务和75万吨钢的任务中,使好铁占到80万—90万吨,好钢占到66万—70万吨。决定全省搞大面积丰产田,同时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多种经营。

11月13日 省人委作出《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的决定》,中科院四川分院成立。1962年7月,中科院四川、云南、贵州三分院调整合并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8年1月,更名为中科院成都分院。

11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省科协第一届委员会。

12月1日 《四川日报》报道:一个全党全民办铁路的热潮正在形成。全省20余万劳动大军分布在几十条铁路线上全面施工,包括成昆、内昆、川豫(成都至河南信阳)、川黔(重庆至贵阳)四大干线。

12月25日—1959年1月6日 省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全面肯定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决定1959年继续“大跃进”的同时,讨论了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决定(初稿)》,为省委一届九次全会作准备。

12月26日 省委发出《关于人民公社群众生活几个问题的紧急指示》。会议布置各地、市(州)委、县委采取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制止部分公社粮食严重霉烂、生猪继续死亡和解决现金开支困难、托儿所麻疹病流行而发生儿童死亡等问题。同时规定:银行信贷部门要提前在1月份发放部分贷款或小春粮食、经济作物预购款,支援解决人民公社困难;人民公社过去欠商业银行和财政的资金,应推迟半年归还。

12月31日 重庆北碚钢铁厂10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至此,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1958年全省建成“洋高炉”306座、平炉2座、电炉21座、大小转炉118座,冶金基建投资2.01亿元,为计划投资的1.2倍。由于矿山地质资源摸底不清、布局不够合理、建设不配套、外部协作条件不足等,不少项目建成投产后,长期不能发挥设备能力。

1958年 武都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位于江油县武都镇,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四川“再造一个都江堰”重点工程。1960年因压缩基建而停工,1978年复工,198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复工。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控灌绵阳市的江油、梓潼、游仙、三台、盐亭和遂宁市的射洪等6县,灌面127万亩。2000年5月,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受益区干旱缺水状况得到根本改变。2004年,二期工程的武都水库开工建设;2013年,二期工程的灌区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8月,三期工程的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1958年,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图为已建成的武都引水工程部分灌区(四川省国资委宣传处 供图)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2019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