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1:55:00

嘉陵江畔 探寻红岩精神

作者:李婷 来源:20210726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26 10:00:57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12日,人们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渣滓洞。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供图

“小萝卜头”宋振中雕像。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供图

位于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摄

寻访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以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域工作的领导。1939年,遭日机大轰炸后,南方局搬迁至重庆市郊区的红岩嘴(1945年改名为红岩村),红岩从此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

巴山蜀水埋忠骨,红岩精神代代传。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川渝两地涌现出了王朴、“江姐”江竹筠、“小萝卜头”宋振中,张露萍、罗世文、车耀先等革命先烈。7月20日,记者来到重庆市嘉陵江畔,感受革命先辈的初心情怀,重温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追溯红岩精神

“红色三岩”留下他们战斗的足迹

探寻点位

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在重庆红岩村,夏日蝉鸣阵阵,绿树参天。拾级而上,一座深灰色砖木结构建筑掩映在绿荫中,这座楼房坐落于红岩村52号,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都在此办公、住宿过。如今走进旧址大楼,还能听到楼内模拟的电波声,把大家带入到当年的场景中。

红岩是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的总称。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介绍:“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伟大实践,正是红岩精神形成的主要基础。”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秘密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堡垒。他们战斗在红岩,团结人民群众,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使红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代表和象征。

1985年10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重返红岩村,题写“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式冠名红岩精神并传扬开去。

“红岩精神的命名,与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以地名命名的。”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丁英顺补充道,“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讲述红岩精神

四川脱险志士创作小说《红岩》

探寻点位

渣滓洞、白公馆

从红岩村往北至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青山苍翠,渣滓洞、白公馆掩映其中,游人散去后显得格外静谧。然而,70多年前,大批革命志士们却在这“人间炼狱”与敌人激烈斗争。

72年前,11月27日,阴雨霏霏。重庆渣滓洞监狱,24岁的孙重从二楼被转押到一楼牢房;不远处的白公馆监狱内,25岁的郭德贤换上了入狱前穿着的旗袍,静静地坐在地板上……

此刻,解放军的炮声已隔江可闻,这里即将迎来新中国的曙光。然而,枪声、喊声,火光、血流,渣滓洞、白公馆变成人间地狱,300多名被关押在此的革命志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周从化烈士生前“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誓言。

在血与火中,仅35人幸运脱险。渣滓洞牢房墙上,一张张照片映衬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黄楠材牺牲时44岁,江竹筠29岁,马秀英26岁,罗娟华24岁,黄玉清23岁,胡芳玉23岁,荣增明23岁……

脱险志士罗广斌、杨益言等人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作了数十万字的党史资料。其中罗广斌是成都人,杨益言是广安武胜人。

起初,他们以亲身经历的狱中斗争事迹为素材,向社会各界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广受听众欢迎,后来则逐渐走向文字创作,在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发表了1万字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4万字的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5易其稿最终完成40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岩》,1961年首发至今印刷近170次,发行量逾千万册。

在重庆解放后,罗广斌凭借记忆整理出同志们在狱中提出的意见。1949年12月25日,他写成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报告总字数约3万字,现存2万多字,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后来被党史专家总结提炼为现在为人熟知的“狱中八条”。

第一条: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第二条: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身处黑牢,直到生命最后,革命者都还在为党的未来谋划,生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验教训不能被组织吸取,这份忠诚,让人泪目。

传承红岩精神

养浩然正气担时代责任

探寻点位

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内,悬挂着一幅幅工笔绘就的莲花;纪念馆外,池塘里绽放的,也恰是淡粉色的荷花。周恩来多次告诫南方局的同志和地下党员们,共产党人要如六月风荷,“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

红岩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凝聚的是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出淤泥而不染,信念坚若磐石,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但仍要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这也是红岩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显著个性之一。”丁英顺介绍,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是在和平年代,但是对于年轻党员来说,先辈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困难中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同样激励鼓舞着越来越多新时代青年。”

来源: 20210726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