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他们从朝鲜战场走来……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1-10-25 12:00:27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兰楠

核心提示

在四川监狱系统的老干警、老职工中,有不少抗美援朝老兵。

在抗美援朝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老兵的回忆,通过他们的亲历故事,感受那个特殊时期保家卫国的浴血战斗,聆听用热血生命谱写出的豪迈壮歌。

近日,电影《长津湖》持续热映,电影带着观众一起聚焦70多年前的那场铁血战役,再度掀起致敬英雄的热潮。

四川监狱系统的老干警、老职工中,有不少抗美援朝老兵。今天,记者带您一起走近其中几位,回顾他们的战斗故事,聆听他们在工作战线上谱写的赞歌。

攀西监狱原监狱民警颜福孝

打过仗,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苦

1932年,颜福孝出生于重庆云阳县。1951年3月“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征兵消息传开,颜福孝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朝鲜战场,颜福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野战部队的一员。

记忆最深的是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第15军所在阵地,当时阵地遭围困,颜福孝所在部队受命前往支援。支援之路异常艰难,硝烟弥漫原野,部队接连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第15军黄继光壮烈牺牲,大家彻底爆发了。为黄继光报仇!我们每个人冲向战场时呐喊。”颜福孝回忆,志愿军夺取了如597.9高地等诸多军事要地,敌军开始步步撤退,颜福孝和战友们乘胜追击,将敌军抓获。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战争结束。1954年接到命令回国,颜福孝进入军校学习,后转业到攀西监狱的前身四川会东铅锌矿。颜福孝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砍树枝、割草搭房子,挖地开垦种地,自力更生。”几句话透露出第一代监狱警察创业的艰辛。

后来单位又接到了修公路的任务,工具只有十字镐和铁锹。没有起重机,没有挖掘机,全靠一双手,手脚被磨出水泡,刺破了又继续挖。颜福孝鼓励身边人:“现在的苦哪里算苦,打仗才叫真正的苦。”

川北监狱原监狱民警 漆德昌

在部队学会医术,炽热情怀不曾褪色

1953年2月,漆德昌在遂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新战士上前线前,都要在一颗空子弹里塞一张字条,写上名字、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用塑料布裹紧,放在衣服左上边的口袋里,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运输部队,漆德昌和战友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前线运送弹药、物资,并将牺牲战友的遗体和伤病员运回后方。“白天运输容易被敌机发现,运输工作只能晚上进行。”白天他们就躲在废弃的矿洞或者山沟树林里,怕暴露目标,没法烧火做饭,就靠压缩饼干充饥,有时没有水,嚼得嘴角起泡。晚上,漆德昌和战友们就吃力地把每担数百斤的弹药物资装到骡马背上,在树林和灌木丛中急行军,荆棘刺破了脸也顾不上,往返几十公里把给养送往前线。

入伍前漆德昌读过几年书,上战场后他努力学习医疗知识,很快成了一名兼职卫生员。

1957年7月,漆德昌回到祖国,很快进入了川北监狱的前身四川省旺苍劳动改造管教总队工作。组织安排漆德昌前往成都多所医学院校学习进修,考试合格后,漆德昌成了一名正式的医生。那时候,川北监狱创建没几年,位置偏僻、缺医少药。为了弥补药品的短缺,漆德昌动员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去周边的大山里认草药、挖草药,最远一次去到了几百公里外,带回了一车急需的中草药。

漆德昌在川北监狱这么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后,他依然关心监狱工作,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并积极为四川监狱发展建言献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漆德昌积极捐款捐物,“我对党和人民的炽热情怀 一日不曾褪色。”

凉山监狱原监狱民警 邓明富

组织让干就得干,还要努力干好

邓明富记忆最深刻的是金城战役。

邓明富1933年出生在凉山州盐源县,1951年5月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冰冷刺骨。我们吃饭全部用勺子,因为太冷了,筷子根本没办法拿稳。”


邓明富(第一排中间)和战友。  

1953年6月,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突然接到命令,夜间急行军,所有参战人员只带雨衣和武器,其余随身物品全部放下。深夜急速上山,急速下山,之后渡江。“我清楚地记得,江水淹到了我的腰,又累又渴,边渡江边喝江水。”过江不到半个小时,炮声隆隆,冲锋的号角响起来,邓明富和战友们冲上山顶占领高地,乘胜追击,拿下了敌人的团部。“我们进到敌人的团部后,发现锅里的饭菜都是热的,武器、物资、个人生活用品等全都还留在原地。”

邓明富后来才知道,这场战役叫金城战役。战争结束以后,邓明富复原回到西昌,成为一名监狱警察。从1956年到1987年,历任凉山监狱生产分队长、管教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等,邓明富一直扎根在基层监区,坚守在教育改造罪犯第一线。一份老档案里记载着他年轻时的工作情况:任何工作都不推辞,任劳任怨,艰苦朴素,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组织让干就得干,不仅要干,还要努力干好!”军人作风延续,言传身教,女儿邓玮琼继承父业,也成为一名监狱警察。

邑州监狱原监狱民警 康仲文

勤学苦练自己摸索,编制新的通信暗语

1951年5月,康仲文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最初他是警卫营战士,和战友们整夜守在交通线旁站岗。“我们要给运输部队递点子,一旦发现敌机动静,就打空枪为运输部队报信,他们开车的时候听不到飞机的声音,有了我们的信号他们就能及时关灯停车。”

到朝鲜后的第二年,部队安排康仲文学习无线电报务知识。他勤学苦练,成长为无线电连排长。“那时候针对无线电通信我们没有成熟的体系,很多要靠自己摸索,为了完成通信联络任务,常常还要创造许多独特的通信方法,编制新的暗语和代号进行加密。工作不仅烧脑,更考验人的专注力,无论你身处潮湿阴冷的山洞,还是炮弹纷飞的阵地,都要保证情报的准确率,一个字也不能错,一个信息也不能漏。”

复员后,康仲文进入邑州监狱的前身芙蓉煤矿工作,见证了单位的变迁和发展,直到退休前都一直在监狱战线奋斗。他有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在监狱系统工作,一个在公安系统工作。

邑州监狱2013年12月整体搬迁,从宜宾搬到成都市大邑县。康仲文也随着儿子康杨来到大邑生活。“搬来后,我带父亲到邑州监狱参观过。”康杨告诉记者,看着错落有致的建筑、功能完备的设施、绿树成荫的景观,看着服刑人员会见中心、网络探视中心实现全智能化,图书室、配餐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一应俱全,康仲文非常感慨,“这是一代代四川监狱人用生命和血汗创造的奇迹。”

在四川监狱系统,颜福孝、邓明富、漆德昌、康仲文这样的抗美援朝老兵还有很多:金堂监狱的陈广志、广元监狱的吴家敏、雷马屏监狱的涂青联、嘉陵监狱的杨思玉……他们卸下戎装,又挑起一份新的职责,换了一种形式去守卫国家。

受访者供图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