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志鉴编修】乡镇志编纂琐议——以某乡镇志稿篇目架构为例‖刘德元

作者:刘德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4 20:18:44 浏览次数: 【字体:

乡镇志编纂琐议

——以某乡镇志稿篇目架构为例

刘德元

提 要:连续不断地编纂地方志书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编纂乡镇志书亦不例外。几千年来,我国乡镇设置不断演变,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需要,乡镇机构进行多次重大改革。笔者站在市县级志书的编纂角度,对某乡镇志稿的篇目架构进行分析研判,以期与正在编修进程中的部分乡镇志的编纂人员共商志是,达到编好乡镇志书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志 篇目结构 编纂方法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编纂乡镇志书,把乡镇机构沿革、隶属关系、辖区地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前后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准确地记录下来,是地方二轮三级志书全面完成后、地方志机构应该关注的又一件大事,应予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就最近编纂的一部乡镇志稿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展开讨论,是否正确,求教于方家。

一、

某乡镇志稿篇目

断限(1930—2020)

第一篇 建制区划

第一章 建制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制沿革

第三节 村(社区)委员会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镇行政区划

第二节 村(社区)行政区划

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第一节 地质

第二节 地貌

第二章 土壤 植被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壤

第二节 植被

第三节 自然资源

第三章 山脉水系

第一节 山脉

第二节 水系

第四章 气候

第一节 气温

第二节 日照 降雨

第三节 风 湿度

第四节 雾 露 霜 雪 云 冰雹 雷暴

第五节 气候特点

第六节 地震

第七节 气象灾害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发展

第二节 人口结构

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二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服务机构

第三节 政策措施

第四节 计生成果

第四篇 政党政务 群众团体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清江镇委员会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

第二节 工作机构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第四节 党委工作

第五节 党务工作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工作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章 政府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办事机构

第三节 政府工作

第四章 政协

第一节 政协委员

第二节 政协活动

第五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工会

第二节 农民协会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四节 妇联

第五节 工商联

第五篇 农业

第一章 机构管理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第二章 生产关系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第二节 土地集体所有制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

第五节 土地联产承包制 包产到户责任制

第六节 农村改革

第七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第八节 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第九节 自留地 饲料地

第十节 农民负担

第三章 生产条件

第一节 耕地

第二节 水域 荒地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

第四节 畜力

第五节 农业机具

第六节 农业技术

第七节 农药 植保 肥料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章 种植业

第一节 粮食作物

第二节 经济作物

第三节 特色农业

第五章 林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管理工作

第二节 林业资源及树种结构

第三节 生态工程

第四节 林权林政

第五节 森林防火

第六章 畜牧 水产 养蜂

第一节 畜牧管理机构

第二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家畜

第四节 家禽

第五节 淡水养殖

第六节 养蜂

第七节 家畜家禽阉割技术

第七章 水利电力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水利建设

第三节 水电建设

第四节 水权

第六篇 商业 贸易

第一章 商业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第二节 集体商业

第三节 国营商业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第五节 商品经营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第七节 食品业

第二章 集贸市场

第一节 集市建设

第二节 集市交易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管理工作

第四章 粮油购销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粮油征购

第三节 粮油销售

第四节 粮油集市贸易

第五节 仓库

第七篇 工业 交通 邮电

第一章 工业企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企业发展

第三节 重点企业

第二章 传统手工业

第一节 竹木业

第二节 缝纫业

第三节 铁作业

第四节 建筑业

第五节 建材业

第六节 其他手工业

第三章 食品加工业

第一节 酿造业

第二节 粮食加工业

第三节 食油加工

第四节 肉类加工

第五节 糖果业

第四章 交通运输

第一节 古道

第二节 公路

第三节 桥

第四节 便民路

第五节 运输

第六节 管理

第五章 邮政 电信 移动 联通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邮政

第三节 电信

第四节 联通 移动

第八篇 财税 金融 保险

第一章 财政

第一节 财政机构

第二节 财政体制

第三节 财政收支

第二章 税赋

第一节 税收机构

第二节 税种与税收

第三章 金融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第二节 营业所

第三节 信用社

第四节 合作基金会

第五节 邮政储蓄

第四章 保险

第一节 农业保险

第二节 学生保险

第三节 社会保险

第九篇 民政政务 劳动保障

第一章 民政政务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村(居)民自治

第三节 婚姻管理

第四节 殡葬管理

第五节 优抚安置

第六节 社会救济

第七节 社会福利

第二章 劳动保障

第一节 企业招工与安置

第二节 劳动力转移

第三节 就业培训

第四节 社会保障

第五节 城镇知识青年下乡

第十篇 国土 城镇建设 环保

第一章 国土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土地管理

第三节 土地保护

第二章 城镇规划和城乡建设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城镇建设规划

第三节 场镇建设

第四节 房屋建筑

第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保机构

第二节 污染治理与监管

第三节 污染源普查

第十一篇 教育 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教育发展

第三节 教育管理

第四节 义学私塾

第五节 幼儿教育

第六节 小学教育

第七节 初中教育

第八节 成人数育

第九节 两基 普实

第十节 教育成果

第二章 科技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二节 科技推广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第十二篇 政法 武装

第一章 政法

第一节 公安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节 司法行政

第四节 学法普及

第二章 武装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第二节 民兵

第三节 征兵

第十三篇 文化 广播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群众文化

第三节 书法艺术

第四节 图书

第五节 电影

第六节 文物古迹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第一节 广播

第二节 电视

第十四篇 卫生 体育

第一章 卫生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公共卫生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医疗护理

第二章 体育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体育设施

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四节 体育竞赛

第十五篇 社会风土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文明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节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第三节 文明创建活动 文明村建设第四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第二章 风土

第一节 民俗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帮会

第四节 祠堂

第五节 族谱

第六节 方言

第七节 谚语

第八节 歇后语

第九节 谜语

第十节 歌谣

第十一节 行话

人物 附录

二、

志稿篇目结构分析

第一篇 建制区划的“制”应为“置”。该篇记述内容有些乱,层次不太清晰,章节设置不合理。按常规,志书对建置沿革的记述应掌握三个要素,即:隶属、辖区和境域。该篇篇名应为建置沿革,下设二章:第一章建置 政区,第二章行政村(社区)。记述时,应将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村(社区)行政区划合并到第二章第二节村(社区)一并记述。这里的村(社区)与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乡镇志是记述村、社区,不是记述村委会、居委会,就像县区志记乡镇概况一样。

第二篇 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应单独设章,不与土壤、植被并列。第四章气候。如果有资料,此章可增加“物候”节,因为在乡镇志一级,物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生息,“物候”在乡镇志中很重要。第四章第六节、第七节可单设自然灾害章。因为气候不能涵盖地震。

第三篇 人口,第一章人口,篇章同题。第一章标题应是人口总量。

第四篇 政党政务 群众团体,标题不准确。政党、政务不能领人大和政协。此篇标题要改作政权 政协 群团。

第五篇 农业。此篇应在第二章生产关系中增加土地流转节。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村土地流转在农业篇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予设节记述。志稿把土地流转归并到第十篇国土章。国土是记述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流转是农民承包土地后,自己不耕种而将土地流转给他方经营。所以土地流转应归并到农业篇。其中重点记述土地流转政策、面积、户数和流转后的生产经营情况。

第六篇 商业 贸易。该篇第一章第四节供销合作社与第五节商品经营并列,领属不当。在乡镇,商品经营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之一,二者不能并列设节。此外,该篇标题应改作商业 粮油和工商管理,把粮油与商业并列。

第七篇 工业 交通 邮电。第一章传统手工业第四节建筑业、第五节建材业,不属于传统手工业,应单独设章。此章还应把第六篇第七节的食品业归并到一起集中记述。第六节其他手工业,应改作服务业。第五章邮政 电信 移动 联通,应将电信、移动、联通合并为通信,电信、移动、联通统一降为目。

第八篇 财税 金融 保险。第四章保险,第三节社会保险,标题大于章题。这章将商业保险和居民社会保障概念混用,应将居民、村民的社会保障内容移至第九篇民政 劳动和社会保障。这篇仅记社会商业保险内容。

第九篇 民政政务 劳动保障。第二章劳动保障与第四节社会保障领属不当,劳动保障不能领社会保障,劳动是记述劳动就业和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是记述城镇居民、农村村民参加的社会保障统筹。这篇的社会保障应与第八篇的社会保障内容合并记述。

第十篇 国土 城镇建设 环保。第一章第二节土地管理,四(见正文)、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范围,与农业篇生产关系中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交叉重复,应将土地承包责任制内容移至农业篇生产关系章合并记述。

第十二篇 政法 武装。乡镇志用“政法”作标题过大,用武装作标题不妥。因此这篇的标题应改作治安 民兵 兵役。治安主要记述派出所对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兵、兵役主要记述武装部征兵和民兵训练等工作。该篇第二章第一段内容无标题(见正文),也不是章下序,说的是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力量,应将此段内容设为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第十三篇 文化 广播。第二章广播不能与文化并列设篇,应文化领广播。建议此篇与第十四篇卫生 体育合并为文化 体育 卫生篇。

第十四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卫生第一节管理机构中的“诊所”(见正文)不属于管理机构,诊所应单设一目。这一章设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两节即可。

第十五篇 社会风土。此篇缺“居民生活”章。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和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是乡镇志记述的重点,社会风土篇不记村民、居民生活内容,属于缺项,应予补充完整。

此外,笔者看完志稿后,还了解到该镇具有三大特色:1.白毛猪;2.白鹅;3.清江黄氏杂技。其中,该镇养殖白毛猪的历史开全市(直辖市)先河,是全市第一个养殖白毛猪的乡镇,2000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此其一。其二,该镇白鹅养殖也很有名气,早在2015年其养殖规模就达9家白鹅生产合作社,规模8~10万羽。其三,该镇2017年被评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清江黄氏杂技”闻名全市,而且多次晋京参加全国杂技调演并获奖。因此,该志稿应将“白猪”“白鹅”和“清江黄氏杂技”升格,将“白猪”“白鹅”升格为章,在农业篇下集中记述;将“清江黄氏杂技”升格为篇,与文化篇并列记述。而该志稿没有做到这一点,是志稿的遗憾,也是该志稿失败的主因。

三、

关于乡镇志的编写

关于乡镇志的编纂要求,按常规,编纂乡镇志和编纂县区志的架构基本一致。但乡镇志在篇目的编排上,一般来说,不求全,而求有,有什么就记什么,其中以突出乡镇特色为记述重点,但凡县区志略写的内容,乡镇志就详写,县区志不写的内容,乡镇志就补写。

(一)人员组织。笔者以为,乡镇村志的编纂,最好让本乡本土的知识分子来担任主笔。

(二)资料来源和资料长编。编纂乡镇村志要求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资料内容应丰富、真实、准确、典型,能够反映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过程,补县区志之不足,窥乡镇志之微观。在资料选用上,注重选用特色资料、微观资料,注重收录调查资料和口述资料。搜集的方法很多,如口述、走访、会议、拍照、录音、查档等,资料的形式也很多,有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多听听群众的回忆和意见,多想想群众的感受,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筛选,形成资料长编。

(三)历史文化名镇、经济名镇和其他特色名镇的界定。

1.历史文化名镇。

主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入选对象。对于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其历史人物、传统产业、历史上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者作为某种文化、习俗发源地或传承地的镇,可酌情收录。

2.经济名镇。

以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有产业特色,其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名镇为主要入选对象。

3.其他特色名镇。以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具有某方面特色的镇为入选对象,如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绿化百佳镇等,或由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认定,获得“××之都”“××之镇”等称号的特色镇。

总之,乡镇志编纂任重道远。编好乡镇志,从县区指导到乡镇编纂,每一个参与编修的史志工作者需要为此付出更大努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德元(四川省天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配图 :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