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8:32:17

陈建春同志在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09 18:26:00 浏览次数: 【字体:

履行新使命 力求新作为

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全面转型升级

——在全省地方志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建春

(2018年9月30日)

d7ef5ce93d9c47b29ec5fa989f4fe6ac.JPG

同志们:

大家好!

昨天和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举行地方志工作培训会,主要任务是:贯彻8月21日王宁常务副省长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负责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推动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我们在课程安排和授课老师邀请上都作了精心准备,首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力求高水平并取得实效。通过两天的学习培训,我们对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一系列决策部署有了更深认识,对年鉴撰写、乡镇村志编写方法、新时代下如何利用政务新媒体宣传地方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有利于我们找准地方志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切入点,有利于我们更加主动融入全省统筹安排的大格局中,有利于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全面转型升级。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地方志工作讲三点意见。

68f81e2106924c45947e266ca472950a.JPG

一、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担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信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牢记使命担当。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讲政治贯穿地方志工作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开创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协调推进、统筹推进、一体推进。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做好地方志工作结合起来,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抓好志、鉴、网、用、会、刊、研、史阵地建设,确保地方志工作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开展。

(二)深刻领会,抓住契机,切实彰显地方志工作部门的作为和担当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地方志工作紧密相关,都需要地方志工作部门组织、参与、实施。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地方志的独特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部署往深处做、往实里抓;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使命,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地方志系统落地落实。

(三)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切实发挥好地方志工作部门的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要“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作了三次重要批示,希望地方志“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方志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方志文化功能价值的高度肯定。2016年5月12日,尹力省长代表四川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今年1月、5月和8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三次对贯彻中指组要求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可以说,全省地方志事业迎来了大好发展时机,方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通过编史修志、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地震感恩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7e8f3c12ca9f4aca949aef0ad15348d6.JPG

二、站在新起点,顺应新形势,推动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地方志工作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形势。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地方志事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努力构建地方志事业的大格局。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以“堪存堪鉴”为标准,不断增强“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使命感,始终把提高质量贯穿于地方志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一)切实抓好“两全目标”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编纂任务

8月21日,王宁常务副省长在听取省地方志办的工作汇报后对全省地方志工作提出要求并强调:“志鉴‘两全目标’是国家下达的刚性任务,完成志鉴‘两全目标’是规定动作,一定要认真对待,加快推进。”为确保2020年“两全目标”如期完成,省地方志办今年先后印发《关于开展“两全目标”工作进度季度统计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期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通知》,细化分解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强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志书、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紧紧围绕既定任务,扎扎实实、锲而不舍、不折不扣、按时保质完成“两全目标”硬指标、硬任务。在抓进度的同时,更要以“堪存堪鉴”为标准,切实抓好志书质量。

(二)充分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服务中心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地方志工作部门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月初,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并讲话。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两个《意见》《规划》和清华书记讲话,都以独立篇章对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作出部署,都提出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部门作为文化部门,掌握着最全面的历史文化资料,承担着“资政、育人”重任,在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中,应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勇于作为、善于作为。

今年以来,省地方志办围绕“资政、育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资政上,积极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关于繁荣巴蜀文化方面的建议,创办《资政参阅》,主动为承担对外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的29个省直部门送志书上门等;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上,启动《四川乡镇简志》编纂,开展“深入挖掘地情资源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稿工作,挖掘整理传统村落相关资料,征集家谱族谱,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传等。目前,省地方志办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四川省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同时,已安排制订地方志工作部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意见,部署乡村文化振兴中地方志工作部门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激活乡村文化生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在近期调研中,我也有一个强烈感受,同样的项目,同样的资金,同样的条件,但植入文化与没有植入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化、慈孝文化、知青文化等),乡村的内涵和特色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营山县朗池镇“耕读原乡”,在乡村建设中植入当地农耕文化元素,让乡村美丽如画;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建设了中华家风馆、巴蜀家谱馆、川南农特馆,既弘扬了孝善文化,又提升了文化品位。武胜县在建设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县史志办积极参与指导,规划团队注重从历代旧志、当代县志和地情文献资料中,挖掘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从中梳理挖掘与新时代相适应、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具有传承意义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精髓,选择不同村落,展示再现礼俗文化、竹丝画帘文化、剪纸文化、粮食文化、甜橙文化、民国风情等,让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著名学者钱穆说:“中国文化是自始至终建筑在农业上面的。”“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故土难离”正是人们对乡村浓厚感情的真实写照。农村传统文化的氛围较为浓厚,传统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文化要素传承较好,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农村是传统文化发生、繁衍、生息之地。但随着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农业人口的减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冲击,致使传统文化基因在农村有逐渐流失的趋向。因此,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从地方志行业特点和优势出发,积极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除前面提到的营山、南溪、武胜3个县(区)外,近期,还有部分市(州)及县(市、区)地方志工作部门已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有关工作,如9月26日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通知,在全市开展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9月上旬,巴中市史志办召开《地方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研讨会;乐山市地方志办采取规划编纂乐山中药材、茶叶、名食等系列农产品地情丛书等4条措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德阳市地方志办、宜宾市地方志办等开展“史志进乡村”活动;宜宾市地方志办在全市开展乡镇志编纂并牵头编制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宜宾市南溪区地方志办积极参与裴石镇南溪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宣汉县地方志办在巴山大峡谷开发建设中积极参与文化项目指导,在旅游服务项目开业中提前组织文章进行宣传等。我们其他市(州)、县(市、区)地方志工作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地方志文字记载并进一步挖掘地情资源,从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编制、文案创意到具体实施上,主动服务,出谋划策,全程参与。尤其要在村史村志编纂和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等文化建设中,主动作为,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注重乡村振兴中资料的收集整理,用志书记录好乡村的伟大变革,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搭建平台,创新渠道,建立地方志文化立体传播大格局

弘扬巴蜀文化,发出方志强音,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今年年初以来,省地方志办在地方志文化传播弘扬中,对《巴蜀史志》进行改版提档,建立了“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正在按“最全四川省情信息库”的目标对“四川地方志”网站进行扩容改版,与《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等纸媒及今日头条、封面传媒、喜马拉雅FM等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本月以来,《华西都市报》已全文转发“四川地方志”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6篇文章)。当前,“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阅读量成倍增长,收到较好传播效果,扩大了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形势已发生变化,我们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否则我们的思想有可能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昨天和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喜马拉雅FM专家授课,就是为了让大家适应新时代传播方式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跟上新步伐,进一步拓宽思路,树立互联网思维,了解掌握现代传播规律,做好地方志文化传播工作。

地方志工作需要埋头苦干,地方志文化需要大力传播。直笔著史与宣传传播齐头并抓,这也是“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跳出“地方志宣传就是地方志工作宣传”的思维,树立传播弘扬地方志文化、地情文化的宣传大格局,重点围绕本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抓住热点节点,认真谋划选题,抓好地方志文化、地情文化挖掘整理和提炼宣传。要顺应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格局,通过新建或改版升级网站、微信、期刊等平台栏目结构,对网站、微信、期刊等平台信息发布提质提速增量;要善于借力而行,加强与本地媒体的纵向沟通、横向联系,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办栏目等形式,形成宣传地方文化的合力,努力形成“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新媒体上有互动”的立体宣传新格局。今年7月以来,绵阳市地方志办与《绵阳晚报》合作,立足“弘扬方志文化,传承绵阳记忆”,协办该报“读古今”专栏,推出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外,金牛区地方志办、三台县地方志办、江油市地方志办、威远县地方志办、兴文县地方志办(兴文县地方志办还总结了“活”“实”“巧”3个字的地情资料挖掘整理和宣传弘扬体会)、芦山县地方志办等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也赢得公众特别是在外工作的故乡人好评。这次培训会后,我们其他市(州)、县(市、区)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当地政府官方微信或注册自己的官方微信,加强地方志文化、地情文化、亲情文化宣传,以文化人,以文感人,以文聚人,让外出务工人员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家乡的亲情和牵挂,感受到家乡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引导他们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也就是说要结合职能职责,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及《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地方志部门的贯彻落实,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服务工作。要顺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探索方志文化有声化、视频化传播模式和途径,让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要加强沟通汇报,结合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争取有关方面支持,采取新建、合建、融入等多种途径,整合推进方志馆(室)建设,精心组织布展,努力让方志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071ec289323c4973b19c4d95db992a7f.JPG

三、着眼新目标,把握新要求,确保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顺利推进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高质量建设是地方志事业代代赓续、永葆生机的本质要求。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补齐短板,积极组织推进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一)加强领导,提升工作领导力

    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领导是关键。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负责人要抓住“一纳入、八到位”这个关键,加强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相关部门支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尽职尽责,发挥好头雁作用;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带头作为;要真抓实干、善谋会干、埋头苦干;要大力弘扬方志人精神、方志人情怀、方志人自信、方志人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强烈的使命,领导带领大家做好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

(二)计划先行,提升工作规划引领力

地方志各项工作要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志,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推进,规划引领至关重要。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不仅要制定好落实好长期规划,而且每年都应有落实长期规划的年度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指导、推动年度地方志各项工作。志书及地情书籍编纂,不在多,重在精。当前,要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志鉴编纂任务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当地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及省地方志办的安排,围绕名山、名水、名街、名镇、名村等特色志书编纂,川酒、川猪、川茶、川药、川竹等“四川造”产品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整理,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文化保护利用,藏、羌、彝、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认真筹划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确保计划先行、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同时,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适时编纂脱贫工作志。

(三)加强督导,提升工作落实力

工作规划,重在落实,否则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我们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要抓好工作目标的督促检查,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做好志鉴指导工作,向兄弟省区市学习提高志鉴编修质量的经验和做法,分级负责,做好志书、年鉴审查验收。省地方志办在调研基础上,将组织制订《〈四川省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市县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乡镇村志编纂指导纲要》;市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切实指导好市本级、县级志鉴编修工作;县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做好本级志鉴编修,加强对县直部门和乡镇志、村(社区)志、居民小区志编纂指导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扎实推动工作落地落实。此外,市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督促指导县级地方志工作部门搞好库、馆、网、用、会、刊、研、史等工作,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省地方志办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月相继印发了《四川省市(州)地方志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图书资料、网络、微信、微博的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促管理规范;要抓好地方志成果的保管和使用工作,加强场地规范化建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志书资政效用。

(五)强基固本,提升地方志干部队伍执行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当前,地方志事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进“两全目标”的攻坚期、实现地方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人才队伍是地方志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政治修养、业务能力,努力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团结合作、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方志队伍。我们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凉山州原地方志办主任王林吉同志对事业的满腔热爱、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他提出的海螺精神,学习《广元市志》总纂邓颖全同志对事业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不求索取、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学习,促进素质能力提升,推动作风转变。

同志们,躬逢盛世,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事业伟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项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全省中心工作,不忘“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初心,牢记“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时保质完成“两全目标”,奋力开拓全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